三国诗词《辛氏劝弟》原文 译文 赏析 为臣食禄当思报①,事主临危合尽忠

非凡网 21 0

三国诗词《辛氏劝弟》原文|译文|赏析

  为臣食禄当思报①,事主临危合尽忠②。

  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释词】

  ①禄:官吏的俸给。

  ②合:应该。白居易《与元九书》:“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赏析】

  辛宪英在《三国演义》的女性形象中,个性并不突出,但其政治眼光敏锐,临事果决刚毅,却是封建时代一般女子不可比拟的。在司马懿政变要铲除曹爽势力的大背景下,小说家描写了一段她与其弟的对话,突出了事君和尽忠的道德伦理,为此,小说家还特意设置一首七绝诗赞之。(摘抄 lLYsc.CN)

  “为臣食禄当思报,事主临危合尽忠。”曹爽随天子出城畋猎,其参军辛敞知道城中要事变,准备引本部兵马出城去见天子。他告诉其姐:“天子在外,太傅闭了城门,必将谋逆。”而宪英回答:“司马公未谋逆,特欲杀曹将军耳。”其弟在外为官为将,其姐在内为妇为女,对当时政治风云突变的认识,宪英却高于其弟,难能可贵。这是一;辛敞惊问:“此事未知如何?”宪英回答:“曹将军非司马之对手,必然败矣。”政变之初,便能依据平日的了解,断定事变的结果,其见解又高人一筹。这是二;临难,辛敞反倒没有了主心骨,问其姐:“今鲁司马教我同去,未知可去否?”其姐果断地表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之难,犹或恤之;执鞭而弃其事,不祥莫大焉。”临危不忘之主,临难不弃其职,恪守主臣之义。又是她高于他人之处。这是三。几句简洁而透辟的对话,勾勒了一位不同凡响的女性形象。

  辛敞在其姐的劝说之下,斩关夺门而出。待曹爽事败,司马懿没有问罪辛敞等人。因为他们各为其主,临难尽忠,符合封建道德伦理的准则。其实,他们是一群没有独立人格的政治工具,无论哪个主子把他们驾御到自己的政治战车上,他们都会为其主卖命,直至捐躯。司马懿这位吏道精熟的政治家很明白这一点,他不杀辛敞等人,反而可收其心,为己所用。小说家把司马懿没有杀害辛敞的做法,归为其姐的劝说,并由此大发赞美之词:“辛氏宪英曾劝弟,故令千载颂高风。”

  免费下载三国诗词《辛氏劝弟》原文 译文 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三国: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宫廷内部,宦官与外戚的斗争就像凶恶的病魔一般,幼小的皇帝只能作为傀儡,而拥兵自重的地方诸侯也在急剧地扩张各自的军事力量。在民间,天灾连年,苛政横行,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延续了四百多年的汉帝国政权岌岌可危。来势汹涌的黄巾军农民起义撼动社稷,虽然起义在爆发后第八个月即告平息,但积重难返的汉帝国却并没有重获生机。为了彻底剿灭宦官势力,出自宦官世家的袁绍(许文广饰)和曹操(陈建斌饰)在混乱中对宦官进行了血腥屠杀,袁绍还召请凉州军阀董卓(吕晓禾饰)进京帮助进行剿灭宦官。这一“引狼入室”的计划虽然遭到更有智谋的曹操的坚决反对,但袁绍依然一意孤行。剧照董卓进京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他废...

  2、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3、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

  4、小说家:小说家,诸子百家之一,其书多已亡佚。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说。小说家,先秦百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小说家为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