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集》序 原文 翻译 赏析 昌谷束发掺染,为汉、魏五言,莫不合作

非凡网 26 0

《焦桐集》序 原文 翻译 赏析

  《焦桐集》者,吾友徐昌谷①别录其近体诗②也。昌谷束发掺染,为汉、魏五言,莫不合作③。非其所甚好,而为之辄工,盖其才性特高,年甚少而所见最的。于唐诸名家,独喜刘宾客④、白太傅⑤, 高哦隽讽,惓焉如怀。于是会掇其腴⑥,以成一家言;而湔濯蔓蘼,劖芟陈烂⑦,诵之冷然⑧意消,其亦至矣。

  而或者犹病其多悲忧感激之语。于戏⑨! 昌谷操其所长, 宜被当世赏识;而尚羁束于校官⑩,凄凄褐素,退就诸生(11)之列,使不得一伸吐所有:虽欲强颜排解,作为闲适之辞,得乎?披是诗者,尚知其命编之意云。

  (“四库全书”本《甫田集》)

  注释 ①徐昌谷——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弘治进士。官大理左寺副、国子监博士。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合称“吴中四才子”。其诗初学白居易、刘禹锡,后改学汉魏、盛唐,为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著有《迪功集》、《谈艺录》、《翦胜野闻》等。②近体诗——指唐代兴起的格律诗,相对于古体诗而言。近体诗包括绝句和律诗,其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③“昌谷束发掺染”三句——意谓徐祯卿束发成童时,就能写出合格中式的汉、魏五言诗。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将头发束成一髻,因用以代指成童。合作,合乎法度。④刘宾客——指唐朝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因做过太子宾客,故世称刘宾客。其诗刚健清新,语言明快。⑤白太傅——指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其诗浅显平易。有《白氏长庆集》。⑥会掇其腴——意谓能汲取前人创作的精华。⑦湔濯蔓蘼,劖芟陈烂——意谓能剔除前人创作的糟粕。湔(jian)、濯(zhuo),洗。蔓蘼, 芜杂。劖(chan)、芟(shan), 除去。陈烂, 陈腐无新意。⑧泠(ling)然——清凉貌。⑨于戏——叹词,即“呜呼”。“于”通“吁”,“戏”通“呼”。⑩校官——学官。《明史·文苑传》载,“(祯卿)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⑾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有增生、附生等名目。

  赏析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方法之一,它要求批评家在文学批评鉴赏中,要了解作家的身世、经历、思想感情、为人品德及其所处的时代环境,着眼于作品的全部,分析作品的内容,推求作者的意图。文徵明的《〈焦桐集〉序》可谓是“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的一次具体实践。

  序文分两大部分。

  前半部分论述了徐祯卿能“成一家言”的原因。其原因有二:一是祯卿天赋甚高,识见卓远。“昌谷束发掺杂,为汉、魏五言,莫不合作”,小小年纪就能写出合格中式的五言诗,这自然是常人所不能及的。祯卿能做到,不是因为他“甚好”五言诗,而是因为他“才性特高”“所见最的”,一否定一肯定之间,突出地强调了天赋、悟性与见识的重要性。《明史·文苑传》载:“(祯卿)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资质过人、极具才情也正是“吴中四才子”的共同特征。二是祯卿善于汲取前人之长,避其之短。他学诗“独喜刘宾客、白太傅”,竭力推崇刘、白之诗,这大概是因刘、白诗中讽喻世事人情之作与祯卿的命运遭际有相通之处,使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认同与共鸣。但他学古不是亦步亦趋,生搬硬套,食而不化,而是“会掇其腴”,取前人之菁华, “湔濯蔓蘼,劖芟陈烂”,汰前人之芜蔓,因而能够尽得前人之长,卓然自成一家。这种文学继承观直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

  如果说序文前半部分重在“知人”,那么后半部分则重在“论世”了。文徵明针对有的人批评《焦桐集》 “多悲忧感激之语”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于戏”二字,直抒胸臆,字浅而情深。祯卿生不逢时,空负其才,本应“被当世赏识”,然而命运多舛,他因貌丑而不得升迁,又因任大理左寺副时“坐失囚,贬国子博士”(《明史·文苑传》),郁郁不得志,“羁束于校官,凄凄褐素”,“凄凄”二字,分明让我们看见一位不为世用、壮志难酬的茕茕独行者的忧悒的身影,而明代荒唐的吏治也由此可窥见一斑。行文至此,作者满腔的悲愤终于无可自抑,禁不住反诘: “虽欲强颜排解,作为闲适之辞,得乎?”那种沉默已久、压抑已久的愤激之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他要大声地为祯卿鸣不平。然而,对于暗夜沉沉的明代社会而言,一两个清醒耿介文人的高声呐喊很快便被淹没于茫茫夜色中。在这样一个没有伯乐的时代里,千里马的诞生本身就注定会以悲剧终结。当然,这不仅仅是千里马的悲剧,也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

  基于上述论述,我们再来观照徐祯卿《焦桐集》这部诗集的命名。焦桐,即焦尾琴。《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徐祯卿正是以焦桐自喻,个中深意不言自明。

  文章虽短,然叙事明晰,说理透辟。语言简练而不乏文彩,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表达效果。徵明怀满腔悲愤,奋笔直书,情透纸背,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感受到作者那颗悲怆的心。

  免费下载《焦桐集》序 原文 翻译 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2、五言诗: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句数不定,但每句皆为五字。五言诗属于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了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五言诗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

  3、前人:过去常将前人与南方古猿视为相等的概念,经过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在非洲的新发现,前人将包括地猿、肯尼亚人、原初人(图根人)、萨赫勒人等诸多生物属,生活于距今7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到25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初期或晚上新世末期这一时间阶段。古代法律用语。即被告。:“帝敬纳宠言……除文致之请谳五十余事。”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于法中也。”《唐律疏议》卷二四:“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疏议:“告人罪,皆注前人犯罪年月。”前人英文:释文:尚无确切科学定义的普通名词。在人类起源与进化学说的论述中泛指能制造工具的人属(Homo)出现前的已能两足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天然工具的人亚科(Homininae...

  4、宾客:宾客,读音bīnkè,汉语词语,意思为客人的总称。客人的总称。门客。泛称客人。别国来的使者。古代豪门所养的食客。《诗·小雅·吉日》:“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唐·姚合《晦日宴刘值录事宅》诗:“花落莺飞深院静,满堂宾客尽诗人。”明·唐顺之《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锁门谢宾客,虽亲故人不往拜,示自尊重。”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在曾家家运旺盛的时代,宾客盈门。”宋·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吕温侯濮阳破曹操》后为中郎将,累迁北海太守。极好宾客。《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