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杭州城 灵隐寺
明月之下,竹影重重。宋之问走在青石长廊上,嘴里念念叨叨的,一时呆住,一时又摇头。
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寺庙里,一个老僧点着一盏长明灯,正坐在禅床上参禅。看见宋之问神神叨叨的,不由得开口问道:“年轻人这么晚了还不睡,在念叨什么呢?”
宋之问恭敬地回答道:“弟子正在学写诗,想以灵隐寺为题,可只得了一句,不知道下面怎么续。”
老僧饶有兴致地问他:“哦?说说你的上联。”
“鹫岭郁岧嶢,龙宫鏁寂寥。”
老生听了他的上联,想了一想,笑道:“不如续上: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
宋之问惊住了,正感慨于诗句的迤逦,那老僧却已把下面的诗句吟了出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飞来峰高山耸立,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着肃穆空寂的灵隐寺。登上高楼,便可远眺苍苍云海里的日出,打开寺门就能看到涌动的钱塘江潮。中秋时节,桂花飘香,渺渺茫好似云外传来。
我攀沿着藤萝,想要登上那遥远的古塔。破树成舟,想要去取那遥远的泉水。鲜花在薄霜中开得更鲜艳,绿叶却并没有因为轻轻凝结的冰霜而凋零。我一定会到达,且等我走入天台山,看我漫步踏过上面的石桥。
老僧写的诗句实在是妙!等到天亮,宋之问急急忙忙再去找他,却怎么找不着了。去问其他僧人,那僧人却答道:“你找不到他的,他是骆宾王!”
骆宾王?宋之问惊讶得呆住了。
他是那个写出《帝京篇》的骆宾王?
是他。
他是那个写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把则天皇帝骂得体无完肤,却得到皇帝夸赞的骆宾王?
嗯,就是他。
他不是死了吗?
兵败之后,徐敬业和他都跑了,没抓着人。失了罪魁祸首,将帅们害怕领罪,就找了两个相似的头颅送进京去了,那时候死的人好几万,找两个相像的还不容易吗?
后来虽然知道他们的下落,却也不敢再抓捕了,要不然那就是欺君大罪。所以徐敬业就在横山出了家,活到了90岁,骆宾王也出了家,遍游名山。到了我们灵隐寺,一年就死了。那个时候虽然兵败,但却是以兴复大唐为名出的师,所以很多故人都得以脱罪。
你就不要再找他了。
武帝
那年,武则天为了称帝,任用酷吏,冤杀了多少忠良。徐敬业以匡复李唐的名义在扬州起兵,骆宾王洋洋洒洒的写下千古一骂《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一开篇先骂武则天一个狐媚惑主:
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紧接着骂她残忍妄杀:
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哀叹忠臣被杀尽,李唐将亡:
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顺势点明起兵顺应天意民心:
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不仅如此扬州富庶,补给充足,必定功成:
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
加上起义军将强兵勇,必定攻无不克: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再以李唐托孤之情,感召忠正之臣: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然后展望未来,施以利诱:
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
如若不成再以威逼:
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最后慷慨陈词: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文章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善于用典,层层递进,颇有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恢弘气势。通读下来,一气呵成,令人叹为观止。
长安城 乾元殿
武则天端坐高堂之上,看着快报传入京城的讨伐檄文看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一句的时候,不禁轻轻哂笑,也就如此而已。
待等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竟是长叹一声,颇为动容,忙问左右:“此文是何人所写?”答曰:“骆宾王。”
武则天不禁惋惜责备:“这是宰相之过,如此才华之人,怎么能流失呢!”
是啊,武则天为了培植势力,大力选贤任能,更是要求不拘一格降人才,提拔重用了无数的寒门子弟。可是为什么骆宾王却没有投在武则天帐下,反而加入了讨伐的队伍里呢?
大鹅骆宾王自幼丧父,家境清贫,但七岁能诗,才高八斗,满腹经纶,为人傲世轻物。及至仕途不顺,怀才不遇,逐渐愤世嫉俗,遇见不平事,一定开口骂三声。
看见道姑为情所困,便写下长诗帮她骂负心郎:《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节选)
“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无穷已, 投漆投胶非足拟。”
你我二人曾一心一意,如胶似漆,
“只将羞涩当风流,持此相怜保终始。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痴心的我以为得到了“一生一代一双人。”
君心不记下山人,妾欲空期上林翼。 上林三月鸿欲稀,华表千年鹤未归。
你离去之后,我翘首以盼,尽望归期,可你音信全无,将我离弃。
不分淹留桑路待, 只应直取桂轮飞。
最后奉劝渣男:赶紧回心转意!
看见郭氏凄苦,提笔便骂卢照邻朝三暮四:《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节选)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
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听说天上的牛郎织女在银河两岸遥遥相望,含情脉脉,一年又一年。可情之一字,对你而言是转头就忘,朝三暮四,对我却是旧情难忘,覆水难收。不要问我负心郎是谁,问,就是那个姓卢的。
对于看不过去的人事,骆宾王要骂,道王李元庆给他机会自荐一下,他觉得侮辱了自己,也要骂:《自叙状》(节选)
若乃脂韦其迹,乾没其心,说已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节,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所以令炫其能,斯不奉令。谨状。
行事圆滑,投机图利的人才时常夸耀自己,恬不知耻地贪功要禄,不仅扰乱朝纲,更是有辱斯文,烂人都引以为耻的事,难道贤人还要引以为荣吗?你要我炫耀才能,我办不到!哼!
王爷被骂,心里不爽,骆宾王骂人,心里也不爽,二人最终一拍两散。就这样,有才的骆宾王因为恃才傲物,在官场辗转沉浮。直到上书直言反对酷吏,因言获罪,被贬到临海当县丞,他一气之下挂冠而去。直至徐敬业起兵。
这样的骆宾王,无人敢用,就连武则天自己都不会用。所以那句责怪,不过就是一时之气而已。
这样的骆宾王,在沉浮失意之时,是否会常常记起小时候家里的那只喜欢啄人大白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标签: 骆宾王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