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谈谈这骆宾王,他出身与一个小官僚家庭,七岁作诗《咏鹅》后人流传至今,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士子,作为一个饱富激情的诗人,骆宾王久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他一声仕途蹭蹬,坎坷之路,大志难伸。三十多岁还是一个白丁,就骆宾王的性格,鄙视世俗,性情高傲,真是难以发迹于官场。直到仪凤三年(678)年,不断碰壁的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这年被提升为侍御史,当了一个朝廷的监察官员,但命运偏偏和他作对,不到一年,就被人陷害贪赃枉法入狱,囚禁一年才放出,出狱后被授予临海县丞,此时的他已心灰意冷,情绪低落,不久便弃官而去。
而后他参与起事,担起掌管军中文书的事务,骆宾王代徐敬业写的檄文可谓是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字里行间都发泄着他积郁已久的愤懑之情,是徐敬业起兵的宣言,但更是骆宾王内心悲愤的倾诉和对社会的抗议。
此文一出,很快就传到武则天耳里,这位女皇可不是善茬,在女皇道路上,可谓是遇人杀人遇鬼杀鬼的主。她让侍从读给她听,这内侍可谓是面有难色,不敢读,可这已六十一岁的武则天却说,我这年纪一路过来不断听到骂声,已习惯了。檄文不长,开篇就历数武则天的罪状,那措辞尖刻,行文辛辣,充溢着狠毒的人身攻击,侍卫战战赫赫的读着,唯恐太后大怒,祸及自身,可武则天神色如常,面不改色,听得十分认真,不时还露出若无其事的微笑。
这武则天是何等人物,这么不堪入耳的文字,就是普通人也会暴跳如雷,她可是掌握着生杀大权,既有如此度量,可谓前无古人,其实,武则天是最不可让人的人,她嫉恶如仇,心狠手辣,对于她的怨敌,都不会放过,就连自己亲生儿子也是一样。但是,武则天爱才,这就是她的矛盾体,爱骆宾王的才华,她深深被这檄文所吸引,欣赏着颇具声色的文辞,铿锵的节奏,浑雄的气势,听后武则天说“此人是世间难得一奇才,却流落他方,不得重用,真是宰相之过啊”!
欣赏归欣赏,她命人把檄文保管好,随后火急地将宰相们召集进宫,她并没有,也不可能责怪宰相们为何不请骆宾王来做官,相反的是,请宰相们商议兵变的讨伐事宜。
这看来,是矛盾,不可思议的,但在武则天心目中却是协调一致的,她爱才,但更恨敌人,人才如果为我所用,她视若珍宝,倘若与她为敌,则毫不怜悯地摧毁,她的权位不容任何人凯窥,这就是她矛盾的爱与恨,对于骆宾王,她爱其文,但更恨其人,她喜欢那个笔走龙蛇的他,却痛恨执戈问鼎的他,对前一个他,她确实是欣赏爱护的,但对后一个,她却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她现在要的正是后者。
参考文献《红粉金梦》
标签: 骆宾王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