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非凡网 39 0

  文/灵翁

  朋友从黄山脚下寄来四个定制的茶杯,上面有受赠者(我)的名字、他的落款和殷殷的祝福。而最让我喜爱的是杯上一枝工笔画就的梅花。

  一脉琼枝,数点嫣红,傲骨嶙峋,风韵传神。用那茶杯喝茶,茶香直化为梅香。

  尽管我至今还没见过真正的梅花,更无从领略梅花的香气,但先贤们的诗文画作,令我似已深谙梅花的香气、风姿和神韵。

  早年,读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时,曾令我发问:“暗香”是何种香”?

  后来,读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其中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也将梅花之香,称为“暗香”。

  高启的《梅花九首》中有:“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那为春光所掩的“残香”,可否视为“暗香”?

  读苏东坡的《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时,见其词起势不俗,且有“暗香”二字,便误以为是首梅花诗。可向下读到“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时,又觉不对。其时应为夏季,百花争艳之时,报春的梅花早已隐去。夏继之以秋,只有秋的脚步,才能鼓荡起飒飒西风。既然西风来日可数,东坡怎能不生“流年暗中偷换”的概叹?

  高企的《梅花九首》中,还有一句“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由此,道出了梅花繁衍的地域。梅花生在江南,那么,江南何处梅花最盛?陆游的《梅花七绝》给出了答案:“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至浣花溪”。从成都的青羊宫到浣花溪有二十里之遥,且浣花溪地区有梅园。放翁当年一路寻香,一路沉醉,故而那里应是梅花最盛之地!

  人是富于联想的动物,没有闻过梅花香,却闻过桃花、杏花、槐花香。何况那些传世的佳作,已把梅花抽象的美幻化为具象的美。梅花的香气高雅阴柔,不媚不俗,不骄不矜,居众香之冠。那香气,来自苦寒中的长吟、南国的和风、浩繁的卷帙、平明的心海。

  “梅为花之最清”,除香气之外,更是弃世避俗,洁身自好者品格的象征。

  王冕终生爱梅,自号“梅花屋主”,他画的墨梅清润挺秀,加之那首题画诗:“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令诗画相映生辉,作者的品格也跃然纸上。

  而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除了对自身境遇的隐喻外,与王冕的诗画同有“清名胜于生命”的寓意。

  民间常说的“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放清香”是为励志之句。而古今文人,更多的是在享受和品味着梅花的雅趣。

  当年隐逸在杭州孤山之上的林和靖,自植梅园,养鹤为伴。后人称之“梅妻鹤子林和靖”。我很喜欢清代画家上官周的那张“孤山放鹤图”。画中的林和靖银髯飘洒,双手袖于背后,举头望鹤,低廻盘桓,那鹤回首望向林翁,四目相对,似有不舍之意。再看今日西湖岸畔,游人如织,摩肩擦踵,林和靖当年的闲逸,只能令来者羡慕和感叹了。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中,杨执中的小屋中有一幅笺纸联,曰:“嗅窗前寒梅数点,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让人婆娑而舞”。诵此联,犹如身在阆苑,何等优雅,何等闲适,不知人间尚有此等所在否?

  父亲曾和我谈及,扬州老家有一绝对,恐怕至今还无人对出下联,联曰:“针透纸窗,风送梅花香一线”。我年轻气盛,在青灯下搜索枯肠,苦想多日,依然无果。无奈之中,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那梅花高洁,非俗物可比,自然无从对帐!”

  身居塞外,即景抒怀,时常乱吟 “手把银壶等雪飘”之类的诗句。而雪花飘舞之时,又悠然想起“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那冰雪立身,淡雅清丽的梅花,令我陶然、熏然、飘然。忘情过后,不免重拾韩畯的《高阳台》中一句:“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2009-6-28

标签: 梅花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