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领域古诗词曲散论(一)
综观文学史,凡人生事业成功者,特别是帝王将相,往往写不出什么杰出的传世之作,例外的寥寥无几,曹操算得上是一个。李煜虽做过皇帝,但后来亡国,属于失意者,而他的传世名作也都写于失意之后。其他还有谁?凡能写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来的,绝大多数是人生不如意者,如司马迁、屈原、李白、杜甫、李贺、王勃、柳宗元、李煜、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等,真是不胜枚举。文学艺术有一个普遍现象: 文艺上的成就不可能与财富地位成正比。或许有人会说,那乾隆皇帝不是写了四万多首诗吗? 这可能是事实,在当时肯定也有捧屁啜臀者大肆吹捧曰:“千古第一佳作也!”但乾隆皇帝却没有什么诗词作品流传下来, 水平不高, 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文学艺术还有一个规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颠峰,相互不可能超越和替代。如把李白去与司马迁相比,这就无法比,你说他们谁比谁强?恐怕很难统一说法,因为他们各自代表了自己所属时代的文学艺术颠峰,而且各有所长。放眼世界,如果拿巴尔扎克去与莎±比亚相比,也无法比出个高下,因为他们各代表了自己所属时代的颠峰,相互无法超越。明白了这个规律,也就明白了如果真要列出“全中国最佳20首诗词”甚至“全中国最佳100首诗词”来,而且还要排名次,都是在搅笑而已。须知中国古典诗词, 浩如瀚海, 阔如长空, 星若银河。就拿《唐诗三百诗》来说,也仅仅是记录了全唐诗的一个零头,有很多佳作根本没收进去, 何况是整个古代。
现在很见有人欢喜谈气势,谈大气,霸气,帝王之气……似乎诗词唯能以“气功”见胜。殊不知,诗词的优劣并不仅仅以气势为唯一标准。还得看意境、音韵、节律、用词……等等,还得看起承转合、含蓄空灵等等。特别是词,在古代是可以配曲用来歌唱的。何况,所谓气势也有不同,有所谓的霸气,有为国捐躯的浩气,有忧国忧民的悲气,有欣赏大好河山的奋气。既然欢喜谈气势,那么,我下面就录几首宋词,也都是很有气势的,来与某些人津津乐道的一些“气势十足”的诗词相比较,看看到底什么是气势。其实,古诗中就拿李白的“将进酒”来说,开首气势就劈空而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返!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何等气魄?不能与排名前列的任何―诗相比较么? 从气势上说,你如排名次,我感到这首诗才可排第一。现在再列一些富含气势的宋词于下:
标签: 李白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