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背古诗词有意义吗?

非凡网 55 0

小孩背古诗词有意义吗?-第1张图片-非凡网

有人认为小孩背那么多古诗词属于揠苗助长。有人认为小时候记得东西一辈子都忘不掉,应该让小孩子从小就背诵古诗词,并且烂熟于心。

笔者有关这个争论话题,查询了一下有关资料:美国科学家斯佩里的一项研究荣获诺贝尔奖,他发现了人类两个半脑的分工,左半脑关联的是生产科技活动,主要负责逻辑思维能力;右半脑关联的是文学语言活动,主要负责形象思维能力,而且右半脑的记忆量是左半脑的几百万倍。日本科学家春山继续他的研究发现,左半脑储存的记忆是一个人自身活动创造或产生的经验,而右半脑储存的记忆是一个人学习到的人类几百万年以来积累的经验。而且人类主要依靠右半脑来完称整个思维活动,也就是说大脑的创造活动效率取决于右半脑的形象思维发达程度和记忆量的开发程度,因此,人文教育、文学素养和形象思维对人类智力的开发至关重要。

再说一说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让孩子从小就背诵古诗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可想而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功用:

第一,增强扩展记忆力。心理学家认为,3 ~7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约70%~80%的脑细胞在3岁以前形成,并且,这期间形成的主要是语言、音感和记忆等代表主要智力功能的细胞。德国学者卡尔·维特在19世纪提出,年龄越小就越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若不及时刺激右脑发育、培养、巩固、输入更多的信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才吸收能力将在6岁左右逐渐消失。从小教孩子背诵古诗有助于刺激右脑发育,增加智力功能细胞生长,使孩子更聪明,记忆力更好。人在童幼年背诵的古诗越多,意味着记忆量越大,大脑的容量越大,以后可储存的知识就越多。

第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我们所能看到的古诗,是经过几百年、上千年历史的甄选、淘汰、沉淀、积累而流传下来的最优秀的诗文化,其文字的精简、语言的精美、词量的丰富、句法的灵活和组织架构的严谨有非常强的艺术性,能够有效提高牙牙学语的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认字写字和文字组织能力。历史上的“神童”六七岁便能咏诗作文,如李白、黄庭坚、王勃、骆宾王等除了天赋之外无不与其幼承家教、自 诗学文有关。伟大领袖毛 从小偏好文史,熟读诗文,童少年时期便写下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毛 的大智大勇与其自幼积累的丰富的文史知识也不无关系。

第三,提高审美水平。古诗之所以普遍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其雅俗共赏的美。一是修辞美。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是古诗的一大艺术特征,诗人的喜怒哀乐借助修辞手法形象化地表现于诗中,如景物渲染、比兴运用、比喻、拟人拟物等,修辞的美蕴含于每首古诗的词句之中,背诵古诗会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修辞美学。二是韵律美。古诗讲求严格的押韵和一定的格律,使古诗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孩子背古诗有助于音乐美感的提升。三是诗画美,由于古诗形象化的运用,“情入诗,诗入画”常见诗端,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随着诗文的朗诵,一幅优美的画面便凸现眼前:太阳落山,黄河入海,诗人登楼远眺。古诗对审美水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培养人格修养。古诗中无不蕴含诗人的思想情操、理想志向,流传下来诗作的诗人大都胸怀抱负,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们历来遵循的求仕法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道德修为,包括他们爱国爱民、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也都体现在大量诗作中。孩子背诵古诗无形之中陶冶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人格的树立也大有裨益。

塑造才华气质。苏东坡诗云“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锦衣美玉装点不出才华,金银财宝买不来气质,腹中装满诗书,即便粗布破衣流浪天涯,气质和才华也自然显现于外。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多读诗书,才能有才华有气质;只要多读诗书,才华气质自然会表现于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多读诗书。

第五,拓展知识层面。古诗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一部“唐诗三百首”便是一部百科全书,天文地理、自然历史、舞乐书画、城市农村、君臣百姓、人物事件、军事政治、典故现实等等几乎包罗万象,无所不容。学习古诗能够大大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学古诗的同时也在博览群书。

因此,让孩子从小学古诗背古诗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比如还有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力、利于身心健康等等,可以说百利而无一害。

标签: 李白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