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离别的古诗词总结之:乐观旷达
离别多缠绵哀怨,但也不乏乐观旷达。这类诗词,是送别中的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你不要担心此去没有知己,凭你的才气,普天之下有谁不知,有谁不晓呢?此时,作者与朋友都处于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本应惺惺相惜,共同扶持,却面临各奔东西的情景,其心中的悲伤是可想而知的。作者却发出豪言,努力劝慰朋友,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真正的友谊不为空间距离的阻隔而断绝,只要心存知己,即使在四海之内,也能如同近在咫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要心胸旷达,坦然面对,要挥手而去,潇洒离开。更多有关离别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原上草网”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放心地去吧,我也不再多问,那南山的白云,可是没有穷尽的时候。诗人和好友同属于难兄难弟,两人心有灵犀,多问也无益,倒不如让好友走得安心,好去欣赏那南山无穷无尽的白云。诗人安慰好友的同时,语句之中也表达了对好友“归卧南山陲”的一丝羡慕,一丝祝福。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一路的青山共沐风雨,共享一轮明月,你我明明还是处于同一个地方,并没有分隔两地。这两句运用巧妙的想象,将距离化“远”为“近”,使“两乡”成为“一乡”,语意新颖,情感真挚。云和雨还有明月,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怀人情绪,诗人却从另一方面拈出新的境界,反映了诗人的良苦用心,以及对朋友深挚不渝的友情。
免费下载描写离别的古诗词总结之:乐观旷达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乐观:“乐观”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lèguān,意思是遍观世上人、事、物,皆觉快然而自足的持久性心境。乐观是一种向阳的人生态度。乐观(张砚钧绘)善于观察。喜欢观看。精神愉快,积极向上,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悲观”相对。《史记·货殖列传》善于观察。《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喜欢观看。唐·韩愈《送王秀才序》:“自孔子没,弟子莫不有书,独群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吾少而乐观焉。”清·叶廷琯《吹网录·三河县辽碑》:“辽碑世既无多,此尤后出,嗜古者当亦乐观也。鲁迅《书信集·致黄源》:“有图有说,必为读者所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
2、总结: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1)自身性。总结都是以第一人称,从自身出发。它是单位或个人自身实践活动的反映,其内容行文来自自身实践,其结论也为指导今后自身实践。(2)指导性。总结以回顾思考的方式对自身以往实践做理性认识,找出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取得经验,避免失误,以指导未来工作。(3)理论性。总结是理论的升华,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4)客...
3、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借助绘画中的描绘(画出或描画)术语,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梅尧臣(宋)《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警俗。”尚仲贤(元)《柳毅传书》第四折:“向画阁兰堂描写在流苏帐,说不尽星斗文章,都裁做风流话儿讲。”沈德符(明)《野获编·山人·山人歌》:“赵伯起孝廉长王百谷八岁,亦痛恶王为人,因作《山人歌》骂之,其描写丑态...
4、旷达:旷达,汉语词汇。拼音:kuàngdá释义: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出处:《晋书·裴頠传》:“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谓之旷达。”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晋书·裴頠传》:“处估狱篮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散其亷操挨趋碑,谓之旷达。”宋叶适《朝户蜜寒询奉黄公墓志铭》:腿危嫌删“天性旷达,不作疑吝;推己利人赠艰雅,不自封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沉灿若﹞是嘉兴有名才子,容貌魁峨,胸襟旷达。墓催”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家室索隐》:“李白是那么旷达的人,为什么一说到子女便那么伤心?”郭沫若《卓文君》第二景:“这种伤心的际遇,在古先圣哲...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