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李白杜甫在唐朝并不成名 诗文千古事,谁强问历史

非凡网 17 0

李白和杜甫李白杜甫在唐朝并不成名

  今天我们论起古代历朝的诗人来,李白和杜甫的地位毫无悬念,稳进前三名。但是在他们所处的时代,甚至在终唐一朝,李白、杜甫的诗名也远未被主流社会所推崇。直至到了清代,李白和杜甫才在诗坛走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步入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行列。

  诗文千古事,谁强问历史。时代隔得愈久远,有些人愈显伟大。

  李白和杜甫均经历了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唐玄宗天宝三年即744年编选的三卷本《国秀集》,收录作者88人,收诗220首,李白、杜甫无一首入选。

  《国秀集》由唐玄宗时期国子监的太学生芮挺章编选,有影印明初刻本,毛晋汲古阁刻本。《四库全书》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唐人选唐诗》(十种),亦收此集。编选此书时,李白已经43岁了,杜甫也过了而立之年。而与李白同岁的我们山西老乡王维的诗,则被入选七首。

  喜爱诗歌的唐宪宗曾下令编选了当时名家诗选《御览诗》,共收诗286首,入选最多者是卢纶(32首)和李益(36首),李白、杜甫无一首入选。也有学者据此认定李白、杜甫在唐代不入流。

  其实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御览诗》是翰林学士令狐楚编录当时名家诗进呈唐宪宗以供御览,入选者均为大历(唐代宗年号)至元和(唐宪宗年号)诗人,共三十人。李白、杜甫并非大历至元和时期的诗人,没被入选很正常。

  据查史籍,755年至965年编选的六部唐诗集,只有两种选了李白、杜甫的诗。由此却可看出李白和杜甫在其所处的时代,并非大红大紫,只被主流社会有限度地承认了。

  历史是公正的,公道只会一时迟到,而不会永远缺席。清代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集》(收诗1928首)和《唐诗三百首》,李白分别入选140首和26首,杜甫分别入选205首和33首。二人诗作

  被选入的比例之大,彰显了其穿透岁月的极大影响力。

  《唐诗别裁集》为史上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编选者沈德潜是乾隆四年(即1739)中进士,后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趣的是,此书的书名和杜甫有关。因杜甫《戏为六绝句》中有别裁伪体亲风雅语,故名别裁。

  免费下载李白和杜甫李白杜甫在唐朝并不成名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唐朝:唐朝(英语:TangDynasty,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历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及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的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藩镇将领...

  2、李白: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

  3、杜甫: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

  4、入选:入选,拼音是rùxuǎn,汉语词语,意思是当选;被选中;被选入。指当选;被选中。南朝·齐孔稚珪《为王敬则让司空表》:“王基才勇,与声华入选。”清·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词采》:“诗馀最短,每节不过数十字。作者虽多,入选者不多。弃短取长,是以但见其美。”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技艺院﹞所收学生,无论何国,必文、法、算学均堪造就者,方能入选。”《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入选者既有诗坛高手,亦有无名小卒;既有公卿将军,亦有布衣寒士。”相关内容未经许可得到自41021653...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