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爱国热情的诗词
1、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周邦彦《六丑·落花》
2、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3、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
4、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5、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6、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陈与义《咏牡丹》
7、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司空曙《金陵怀古》
8、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龚自珍《漫感》
9、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张籍《蓟北旅思》
10、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李商隐《富平少侯》
11、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2、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1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14、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孔绍安《侍宴咏石榴》
15、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16、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17、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18、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1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严武《军城早秋》
20、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田锡《塞上曲》
21、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22、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2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4、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2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8、天厌虏,臣离德。——史达祖《满江红·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怀古》
29、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30、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31、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3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3、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崔道融《西施滩》
34、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35、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6、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37、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38、咸言上国繁华,岂谓帝城羁旅。——子兰《秋日思旧山》
39、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坛。——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
4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41、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42、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4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44、家国兴亡身独存,玉容还受楚王恩。——汪遵《息国》
4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46、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47、归老宁无五亩田,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48、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高適《登百丈峰二首》
4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50、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倪瓒《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51、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许浑《咸阳城东楼》
53、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5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
5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56、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5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8、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
59、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戚继光《马上作》
60、昨宵风雨,只有一分春在,今朝犹自得,阴晴快。——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6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62、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6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64、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6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66、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67、婿为燕国王,身被诏狱加。——李白《秦女休行》
68、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谢灵运《七里濑》
69、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曹操《薤露》
70、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曹松《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71、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免费下载表达爱国热情的诗词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表达: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行为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表达是各种学习能力、智力的尖端反映。表达几乎包括了一切高级行为、一切艺术、一切表露出来的情绪。表达的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
2、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
3、张九龄: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
4、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祖籍山东东平(另一说法定远)。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戚继光风流倜傥,爱好读书,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联合俞大猷等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为祸多年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守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保障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凭借战功,累迁左都督、少保兼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年),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后,调往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年),戚继光受到弹劾,罢免回乡。万历十六年,病死于家中,时年六十一,谥号武毅。著有兵书《纪效新书》十八卷、《练兵实纪》十...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