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诗《登池上楼》原文 注释 译文 翻译 鉴赏

非凡网 46 0

谢灵运诗《登池上楼》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这首诗。创作年代当是景平元年 (423)春。

  谢灵运作诗,喜欢以叙事——写景——说理为构造框架,本篇就是典型结构。开头四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作渊沉”,托物起兴,感怀喻志,兴中有比。前两句用《周易》“潜龙勿用”、“鸿渐于陆”语意。后两句与陶渊明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的“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深鱼”同出一辙。这四句意在说明潜虬飞鸿各得其所,而自己却撄于世俗尘网进退失据。既不能如虬深潜于渊以保其真,又不能如鸿高飞于天以奋其力,因而深感愧怍。然后诗以“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诉说自己智不足以进德修业,力不足以退耕自食,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个古代知识分子无法解决的人生难题,使诗人徘徊彷徨,苦闷异常。如今,“徇禄反穷海”,来到僻远的永嘉任郡守,又“卧痾对空林”,为疾病所苦,心境更加凄凉。卧病日久,季节的变换也不清楚,必然是“衾枕昧节候”。为排遣心中凄苦,诗人“褰开暂窥临”,揭帘临窗眺望,于是引出园池景物。以下六句: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写忽而倾听,忽而远望,应接不暇,赏爱不尽,将病后初起对山水清音清景所特有的新鲜感写得十分形象。诗人从水声山色中感受到季节已变,冬去春来,阴阳嬗换,初春的阳光驱走了寒冬的残风,又是一片阳春新景,池园景物的变化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花鸟草木,因而写出“池塘”两句,独具情思地从春水青草春柳春禽丰富多彩的春色春声中发现春的踪迹,写出叫绝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自下而上,绘声绘色,生气郁勃,意趣盎然,最妙处在于“生”、“变”两个关键动词。两者同是自然生机的观照,春草生而禽鸟变,一是枯而复荣,一是去而复来。这春草鸣禽的一生一复,都缘于春的到来,又传递出春的信息。正是这自然界生命的运动和物候的律变打开诗人记忆之窗,于是应物斯感,兴会神到,妙悟天开,脱口吐出奇字而成佳句。它既缘于诗人天机骏利,灵感涌动,也靠他素重锤炼,真积已久,一旦猝与清景相遇,便能百炼千冶以神来之笔写出妙句。正如叶梦得《石林诗话》所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世多不解此语为工,盖欲以奇求之耳。此语之工,正在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故非常情所能到。诗家妙处,当须以此为根本。”元好问《论诗绝句》云: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谢榛《四溟诗话》云:“‘池塘生春草’,造语天然,清景可画,有声有色,乃是六朝家数。”《诗品》更引 《谢氏家录》说:“康乐每对惠连,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 ‘池塘生春草’。故尝云: ‘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这段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把它神秘化了。

  最后六句是即景怀人述志。诗人在池上楼周览春色,联想起古人吟咏春天的诗句,发出“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的感叹。豳歌楚吟所写的归意唤起他积淀于心底的归思,孤独怀归的意识骤然强化,于是笔底波澜再起,以“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直吐胸中蕴结。这两句用 《礼记·檀弓》“吾离群索居,亦已久矣”语意,诉说离群索居,既容易感到岁月漫长,又难以排遣心中的孤独和寂寞。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颓丧下去。在孤苦无依的境况下,他从民族文化深层中寻找到了精神支柱,由《易经·乾卦》所说的“龙德而隐者,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悟到高尚人生的真谛,因而心境顿开,砥砺自己说: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展示出贞节自持、旷达为怀的人生态度。当然,对诗人来说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精神解脱。他的一生,两度退隐,三度出仕,始终未能泅渡宦海达到岩栖的彼岸,因为他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太深了。

  这首诗由事而景而理的三段定格框架之间有着内在的结构联系。叙事是旧我的追述,说理是新我的自明。中间界以景物视听描写,说明人的思想感情经过自然的过滤和净化,便可有所感悟,产生新的飞跃和升华。白居易《读谢灵运诗》所说的: “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喻。”已接触到这个问题。正因为不为写景而写景,所以才以理入诗,以情入理。虽有时陷于玄奥,但却显现出一种新的山水理性精神,这是正始以来山水诗的新成就。可惜,这种富于哲学气息的山水理性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只在唐宋以后的山水诗中偶尔见到几次闪光。这首诗用典较多,但点化无痕,无晦涩之弊而有庄重典雅之美。骈句虽多,但珠圆玉润,不感堆砌之累而有精工匀称之妙。《诗镜总论》所谓“康乐神工巧铸,不知有对偶之烦”,于此可见。开头三对偶句,围绕仕进与隐退各自构成正反对比,又隔句相应,一意贯穿而绵密深曲。写景诸句,如信手拈来,巧言切状,清新自然,机杼自出,不由恒辙,足见其熔铸之功。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离群索居:离群索居,汉语成语,拼音是líqúnsuǒjū,意思就是远离人群,自己一个人居住,泛指不合群,孤独的人。出自《礼记·檀弓上》。【近义词】销声匿迹、孤苦伶仃、孤家寡人【反义词】和睦相处、和衷共济、精诚团结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礼记·檀弓上》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玩成一片。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动物示例~,日对古人,研精覃思,宁无心得,未若取径乎此之捷而适也。◎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

  2、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

  3、政治斗争:政治斗争,一般指无产阶级为推翻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进行的斗争。它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和主要的决定性形式,同时也泛指各阶级、政党和政治集团之间,国际上的国与国之间或各政治势力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斗争。它通常和经济斗争、思想斗争结合进行,但彼此又有区别。政治斗争通常与经济斗争、思想斗争结合进行,是各种斗争的中心环节。一个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只有通过政治斗争才能最终实现。随着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化,并逐步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的斗争,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当阶级斗争不仅在政治范围内展开,而且围绕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进行时,才是充分发展的阶级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阶级...

  4、谢灵运: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秘书郎谢瑍之子,母为王羲之的外孙女刘氏。出身陈郡谢氏,生于会稽郡(今属绍兴市)。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年),袭封康乐县公。起家大司马(司马德文)参军,历任抚军(刘毅)记室参军、太尉(刘裕)参军、中书黄门侍郎等职。刘宋建立后,降封康乐县侯,历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太守。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以“叛逆”罪处死,时年四十九岁。谢灵运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兼通史学,擅...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