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湘门·陶弼》原文与赏析
陶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碧湘门是宋代长沙府(今湖南长沙市)城的西门。附近有碧湘宫,为五代时楚国马希广所建。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所见,展现的是一幅空阔而雄浑的长沙夏日远景图。
首二句写临眺中的长沙全城景象。诗人凭高四望,力图对长沙城景物作整体的、全方位的把握。树,是这里的描绘主体,但作者并没有精细地勾枝点叶,而是以大手笔渲染出总的视觉和感觉印象:在轻烟笼罩之下,视线内的树是一片富于生命力、运动感的“绿”,它们如波似浪,向四面八方流溢奔泻。“几万楼台树影间”,是说城中成千上万的楼台,也完全浸润在绿荫所赋予的安宁和恬静之中。这一切既使人神完气旺,又使人心旷神怡
后两句着力于画面远景空间的拓展。鸟儿的行列由天顶逐渐移向地平线,最后似乎就在远方天草相接处消失了。这种由大变小,由高转低的透视变化,有力地加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度。从城西门往岳麓山一带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浩渺的湘江,而江水远方的群山,似乎浸没在江水之中,奄奄欲沉了。这两句通过天之阔,地之卑,鸟之没与山之沉,准确形象地刻画出了长沙地势低卑平阔的自然景观特征。
总的说来,这首诗善于抓住景物的透视变化特点,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立体感,具有咫尺万里之势。诗人不是纯客观地描摹景物,而是随时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切入其中,使视觉物象与知觉意绪一起流动,从而产生了中国画式的写意传神的特殊效果。在这里,“漫”、“疑”、“欲”等调动想象的动词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立体感:立体感(Third-dimensionalsense)是指平面造型艺术引起的一种近似于现实三度空间中的物体的审美感受。平面造型艺术作品中的空间是造型艺术家根据透视原理,通过构图等造型手段在二度空间中创造出来的。具体地说,是通过透视、色彩、明暗等产生现实空间的假象。在这种平面造型艺术作品中,不仅各造型物之间能使人感到有深度的立体空间关系,而且造型物本身也有一种立体感。听觉的立体感是基于“双耳效应”。“立体声广播”,“立体声唱片”,“立体声录音磁带”,“立体声耳机”等等,我们已经听得多,见得也多了。这都是利用从某一个声源发出的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时,如果声源不在正前方,则声音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及强...
2、全方位:根据全向信标发射的信号,导航接收设备指示的磁方位。根据全向信标发射的信号,导航接收设备指示的磁方位。能向工作区内的所有方向提供方位信息,并能向任一方向上提供磁方位指示的无线电台。全向信标发送的信号有两个:一个是相位固定的基准信号;另一个信号的相位随着围绕信标台的圆周角度是连续变化的,也就是说各个角度发射的信号的相位都是不同的。向360度(指向磁北极)发射的与基准信号是同相的(相位差为0),而向180度(指向磁南极)发射的信号与基准信号相位差180度。飞行器上的全向信标接收机根据所收到的两个信号的相位差就可以计算出自身处于信标台向哪一个角度发射的信号上。全向信标通常与测距仪(DistanceMe...
3、心旷神怡:心旷神怡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īnkuàngshényí,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也就是原旧县城的西门城楼。岳阳楼高三层,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湖。此楼初建于唐朝初年,到北宋年间又加以重修。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他们两个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担任了岳州知州,次年就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他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请求,写成了《岳阳楼记》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文中写到了在不同的时令、气...
4、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