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真之后少狂客,人间再无贺知章

非凡网 48 0

  我相信,随便在街头做个测试,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一字不差地吟诵出《回乡偶书》这首诗,并且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贺知章老先生抚髯微笑的画面。大家都知道贺老是唐代的一名大诗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饮者、书者、甚至晚年遁世的道士,他身上有诸多故事值得我们永远追忆。

  很少有人知道,贺知章是唐武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乙未科的状元,这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仅凭这一点,贺老就已经可以名垂千古了。

  贺老一生足足活了八十六岁,即使放在现在,这把年龄也可以“傲视群雄”,更不要说在一千多年的唐代了。他一生历经唐高宗、中宗、睿宗、武周、恭宗、玄宗六任皇帝,自其三十六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朝为官五十载。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贺老向玄宗告老还乡请求返回萧山老家,“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皇帝亲自作诗为之送别,皇太子及百官一同道别,这种盛况在之前是罕见的。乾元元年(758年)十一月,在贺知章去世十四年后,唐肃宗李亨非常感念贺老当年的“侍读之恩”,下诏称赞其人“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特追封为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贺老从来不是什么循规蹈矩之人,历史记载其人“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但贺老在官场上是一直顺风顺水,从来没有什么“宦海沉浮”之感,这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这不禁让人猜想可能与贺老“上头有人”有关(历史记载,贺知章的族姑子是当时的工部尚书——陆象先)。“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是表弟陆象先的推荐之功;能入书院“撰《六典》及《文纂》等”也皆源于兵部尚书张说的奏请。但仅仅“上头有人”还不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后来他能够封为“皇太子侍读”(主要负责陪侍皇子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并且有“正授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荣誉职称”,这需要品德和才智的双重内功。这位“纵诞、无复规俭”的老头儿幸好出生在盛唐前夕,那个年代虽然政局有些动荡,但那时的每位统治者好像都是开放大度,极其怜惜俊才的。

  如果我们能够穿越到那个年代一睹这位“性放旷,善谈笑”的老头儿,我敢肯定,还没等你靠近他,扑面而来的一定是满身的酒气。这位醉醺醺的老头儿,经常会踉踉跄跄地出现在长安的街头。

  杜甫在创作《饮中八仙歌》的时候,按资排辈,将贺老排在首位。是啊,八位“酒仙”,贺知章年龄最大,粗略算下来,他比李白大四十二岁(可算李白的爷爷辈儿)!“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爱喝酒的人多半是不拘一格、洒脱不羁的,贺老就这样信马由缰在街头闲逛,哪里“下马”,就在哪里大睡一觉,管它是在“井底”还是“云端”!

  因为同样爱好喝酒,贺老与大诗人李白还有着一段不解之缘。那时的李白还是籍籍无名的平头小子,那时的贺知章已然是“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你会喝酒吗?”贺知章可能是随口一问。“我生平第一等爱好就是喝酒。”李白毫不犹豫地答道。“那咱俩儿去酒肆喝酒去”贺老一把抓住李白的衣袖冲向长安街头那人声鼎沸的酒馆。

  两人喝了几杯,时人没有记载,但两人肯定聊了很久。都是“酒仙”,都是满腹经纶的才子,虽是第一次见面,但“有酒作媒”自然没有任何的隔阂。酒至半酣,李白拿出自己的得意作品《蜀道难》请贺老指点,两腮通红、满嘴酒气的贺老捧着面前的信笺赞不绝口,大声称呼李白为“谪仙人”。诗能助兴,酒自然也可以助兴。两人继续推杯换盏,贺老解下金龟佩饰,往店小二面前一丢,“小二,快再上些好酒......”

  这次的酒宴对李白影响很大,不仅是因为李白自此在长安扬名,更在于此后的李白也学会了“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得以“长醉不复醒”的人生技能。醉时的李白留下了诗名,同为“酒中八仙”中的贺知章不仅留下了诗名,还留下浓墨重彩的书名。

  贺老与张旭是好友,且与张若虚、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一位是“四明狂客”,一位是“吴郡张颠”(天造地设的一对“颠狂”),在贺知章的传记中也为这位好友留下“一席之地”:“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若不仔细看这句话,差点以为描述的是贺老呢!

  季明先生是一代“草圣”,大他十六岁的好友的书法成就自然也丝毫不逊于自己。历史记载,贺老(字季真)“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两人有一共同之处,皆喜好醉后挥毫泼墨。可惜,贺老存世的墨宝并不多,幸好我们还能从草书《孝经》、石刻《龙瑞宫记》中一睹其当年笔走龙蛇的风采。

  天宝三载,八十六岁的贺知章主动向皇帝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度为道士,唐玄宗准奏,而且还封他的儿子做典设郎、孙子做会稽郡司马。贺知章正式离开长安了,他回到了阔别五十载的鉴湖边,写下了那首后世妇孺皆知的诗作——《回乡偶书》,不久便辞别了人世。

  天宝六载(747年)李白游会稽,想起自己的老友,不禁悲从心来,含泪写下了下面这两首悼念诗,即《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果然,季真之后少狂客,人间再无贺知章。

标签: 人间别久不成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