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面有很大一段话,原文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

非凡网 41 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面有很大一段话,原文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第1张图片-非凡网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如今,经常能在一些场合里听到这句话。

这句话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的。

原话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無月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

其实这句话我在自己的头条号文章中专门解释过,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来看看《如何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面有很大一段话,原文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第2张图片-非凡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前后对应,其实前面那句话是打个比方,后面那句话才是老子想要表达的意思。

熟读《道德经》的朋友应该能够知道,老子很喜欢采用打比方的方式来讲道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面有很大一段话,原文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第3张图片-非凡网

因此,我们先来看前半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可以理解为大自然。

刍狗:原意是草扎的狗,主要用于祭祀。在文中,刍狗的意思可以引申为牺牲品。

前半句话的意思就是,大自然如果不和谐,天下的万物都会成为牺牲品。

这句话是老子打比方,因此不需要每个字去解释,只要能明白大致的意思即可。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面有很大一段话,原文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第4张图片-非凡网

重点是后半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圣人:代指负有教化万民的责任的人,也可理解为君王,或者圣贤。

不仁:前半句我们没有去解释这个"不仁",但在这后半句,一定要对这个"不仁"做一个解释,此处的"仁"不同于儒家思想的"仁"。在这里,我们要用老子的思想去体会。这个"不仁"就是与"无为而治"相对的意思。

关于老子的"无为",我在之前的文章里解释过,无为就是顺应"道"的规律和趋势,不刻意人为去改变。"无为而治"就是顺应道而进行行动。

那么,"不仁"就是"逆道而治"。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意思就是,君王如果不采用无为而治的方法,逆道而行,那么天下的百姓都要成为这种政策的牺牲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后面有很大一段话,原文是什么,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第5张图片-非凡网

其实这句话是老子在劝诫君王和辅佐君王的圣贤们,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顺应天时地利,抚恤民心,不要采取强硬的态势,去强制推行政策。

原创作品,请勿抄袭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标签: 天地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