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蛙第一部诗集《蛙鸣十三省》即将出版

非凡网 34 0

  《蛙鸣十三省》

  龚纯著

  本诗集由正规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单书号公开发行。精选了龚纯自青年时代起迄今(2017年2月)为止各个阶段的优秀作品,其中绝大多数作品为他而立之年之后所作。他因生计不得不于他乡谋生之际,和因工作缘由奔波于外得以游历我国许多地区和省份之时,他诗中呈现出旧时村堂野舍中穷愁读书人的某种气质,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小农民与新世纪最初小白领杂揉相间的身份认同感。在这个纷繁多变的时代,他诗中所表现的时空之转换、挪移与错位,似乎都在为他找寻一个恰当的、可以铭记在心的、永不腐烂的位置。他以“四行一拍”的形式,再次自觉地尝试承续中国传统文化之绪,试图使大面积的粗陋语言以轻松曼妙的方式得以澄澈,而现音韵、节奏、态度之美,建构并恢复文化自信。作为一个身怀传统的写作者,在与瞬息万变的现代性遭遇时他仍以写作大量的杂诗频频涉险,如一位诗友所说“他把历史写成流动的可以触及的现实,他把现实写成了一种遥远的芬芳的历史”。

湖北青蛙第一部诗集《蛙鸣十三省》即将出版-第1张图片-非凡网

  诗人及评论家推荐语:

  张执浩:

  青蛙是从世纪之初的网络论坛上崛起的一位优秀诗人。鲜明的诗学风格,个性化的语言方式,让他的诗在众多的写作者之中显得醒目又突兀。这位颇似行吟诗人的写作者常常在“万古愁”与“及时乐”之间踟躇,将一腔诗情倾洒在广袤的荆楚大地上,无边的思乡愁绪,无尽的家国情怀,在给读者带来慰藉的同时,也部分复苏了我们内心深处逐渐枯竭的对美的渴念。

  李元胜:

  湖北青蛙的诗歌,独立于纷繁的流行写作之外。多年来,不管是在湖北还是外省,不管是在论坛时代还是微信时代,他都以旧书生的情怀去推敲着在现代化进程中日渐破碎的乡村和民间,在那些不可愈合的裂缝里辗转反侧。他的诗歌充满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生态的分岐,同时又保持旧书生的克制和优雅。

  飞廉:

  龚纯兄“无家可归的诗句”里,有江湖深远,落日孤悬;有清澈的香气,义理与情谊;有香橼树,三叶破铜钱,鳜鱼小贩的叫卖声,绝望的蛇皮袋;有陈小橘的头发,白云啊白云午睡的白云,稻草般的群山,树枝上温暖的姑娘;有哭声;有崎岖而盛大的安宁……阳光逐渐变热,照暖了石栏上的几头狮子。

  江汉平原上,这位过去时代的书生,愤懑多情的孤老,他偏爱南方庭院,他身上的丝绸放着静电,他的明月越来越像只猛虎,他站在襄阳的城头,像孟浩然那样望着汉水,他的左边走着坏脾气的龚自珍,他深信短暂将对永恒进行轻微止痛……

  青蛙还将在新千年的水中喊叫,水中,会生出越来越多的荇菜,鹭鸶仍是狡黠的水手……他的诗帮我清除路上的积雪,帮我驱赶人世的寒意。

  颜梅玖:

  “湖北青蛙”是一个极其温和、低调、敦厚的人,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世俗之气。他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始终坚持独立的操守,对万事万物持有一种优雅的审视态度。他的诗,有着多重的时空维度,其隐逸情怀和人性光辉尽闪烁在其中;有的则充满了古典情怀,可谓活色生香,优雅斑斓。他往昔的经典之作四行一拍,语调从容,难以模仿。后期诗歌既保持了个人风格,表达上又有了新的突破。繁复中却又开合自如。诗的气质和诗艺的姿态令人艳羡。青蛙对诗的探索,是令人敬佩的。青蛙善于艺术处理日常生活的题材,想象与现实糅合在一起,常可见超现实主义的溢彩流光。他的许多诗歌,都和故土的回忆紧密相连,或许这和他生长的地域有关。他的诗,题材宽泛,气息独到而迷人,既严肃又诙谐,有嘲讽也有自省,充满了深沉的忧患和反讽意识。在失望和热望中,时刻保持了人间的良善。他蓬勃的写作令人一见钟情,给我们带来了奇妙的美感。

  黄沙子:

  读龚纯的诗歌是令人愉悦的,其所写之物平常生动,情感却宏大炽烈,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总是试图在古典与现实、浪漫与悲悯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因而很少在他的诗歌看到伤害和命令,作为人性与爱的捍卫者,他在诗歌中赞颂着一切,甚至不惜在形式上树立自己的标准(比如他自创的四行一拍)。我私下里将他的这种努力称之为对完美的追求,这种努力本身摒弃了生活给予他的修饰,对于龚纯来说,他的理想国度已经建成。

  金黄的老虎:

  青蛙的诗歌,有一层准民谣的风格,有些诗歌富有音乐性,完全可以歌唱。我把它称作:游吟者的咏叹。

  他是有把诗和歌结合的志向的。他和民谣歌手兼诗人的西辞,结交甚久。西辞也唱过他多首诗篇。几年前的私下交流中,我曾要他多留意或效仿一下彭斯的诗歌贡献。

  他还从地方生活和古典文学中汲取了相当多的营养,为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形成了他诗歌文本丰富多彩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他的诗歌源头的中国性相当纯粹,更有一种透出自信、自觉的从容。这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口语的变异,恣意而肆狂。

  在大多以游吟者的喟叹调子和情感描绘他到达或留恋过的城市、触碰到的历史人物和遗迹以及深度挖掘江汉平原的乡村生活细节和精神风貌的诗歌里,他一面对传统进行了充分有效的继承,一面又将传承精心延伸,伸进现代现实生活,伸进个人心路历程。在对古典精神的解构,重置时,他也会有取舍两难的遗老模样;在对自然风光的书写里,他又显露出漂泊者的清逸和愁绪;在那些对故乡风物的依恋怀想的诗作里,他又沉迷在深度的恍惚和自我绵绵不绝的细细记忆中。他还惯于穿越时空将过往的历史人物勾连扯出,将其参杂于精神的再构。

  青蛙始终在动用感性抒发释放情感,他的理性判断常常处于隐匿状态。这个在现代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诗人,在他的世界里,还是一片农耕文明的烟雨霓云。他的诗意和美学,总是停在田野里的事物上。换了别人,我肯定撵走他三千里,而青蛙,我却撵不走一寸。为什么我们从心里撵不走青蛙,因为他那副对田野,对自然的腔调,并不有悖我们的内心。写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诗人,是在孤苦无计中求一线希望独活。而青蛙,写下的是内心的安放以及乡愁。乡愁几乎是我抛弃的诗歌内容,然而青蛙却能化为神奇。

  另外他探索着并最终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四行一拍”系列文本,受到很多前辈同行们看重。青蛙在一篇题为《受奖词——诗歌,和朋友》的自述文章中表明了他的心迹:“古人们通常在四句之内解决了诗歌的所有问题,现代诗歌是不是也可以?在阅读中国古典典籍之时,作为读者能够充分享受到古典汉语的文辞之美,而现代诗歌写作,有没有可能使中国的诗歌口语化写作猛然转向,尽可能地......前承断裂传统以恢复它们的美丽和光亮?”。——我们必须允许他。

  徐立峰:

  龚纯是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独到继承的人。读他的诗,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被语言后面的隐士情怀所触动。感受到某种温润气息,绵长韵味。其中含着文人之气,古典之境。这大约获益于他多年来对古典诗文孜孜不倦的阅读、体味与思考。

  他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自然观察者,熟悉各种植物,热爱山水,由此得到大自然的馈赠,反哺他的作品。

  “四行一拍”是他的独门武器,极讲究节奏上的变化,形成一种可读可吟诵的韵律,有很强的辨识度。其价值体现在对中国传统诗艺的探研、拓展。龚纯善用口语,又不局限于此,在他的许多诗里,口语、俚语、书面语并置,尝试与现实嫁接,摸索汉语的另一种可能性,使诗篇充满趣味,呈纷纭之态。

  作为一名常年漂泊在外,艰辛谋生的现代人,乡愁离绪,农村与工业化的差异,催促他的反思,喂他以自省,于是在文字里,他对过于快速的现代文明的质疑,反讽,甚至批判,跃然而出,直接并入他个人的写作史。

  近年来,他的阅读更加广泛,观察与思考更深入,使其作品日呈向内的趋向。书写永恒流逝中珍贵的爱与执着,人性的复杂,生活的意义。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细心阅读,品味,然后沉思。

  崔宝珠:

  青蛙同学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个从宋代来到21世纪的穿越者,他惊讶于眼前的新世界又难以融入,留恋着故国的风物情怀又无法归去,因此他是一个略显尴尬的、孤独的人。这种尴尬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文白夹杂,包含文字的不协和以及情感的错位和跳跃,形成了一种略显怪诞的、变形的古典风格,带着点微微的偏执和忧伤,这也成了他区别于其他古典倾向诗人的明显标识。

  仲诗文:

  说起网络诗人,首推论坛时代,湖北青蛙不仅是论坛时代最著名的诗人,也绝对是网络诗人鼻祖之一。欣闻青蛙要出诗集,特别让人期待。青蛙的诗歌传承了东方传统文化里的家国情怀。他的家是在日常景致、世事伤怀、聚散别离中完成的,因而,他古典逸趣、颓靡忧伤。他的国是在故园风物的追溯上完成的,他落魄、忧愤,孤独。我更愿意说青蛙本人是孤独的,而他的诗却是大家骨子里深埋的那种温和的良善。

  马力:

  诗人写诗不会漫无目的,尤其是像龚纯这样写了几十年诗的人。浪漫,空虚,激愤,热爱,诗人写诗总得有什么动力。政治、历史和现实的困境促使诗人思考,并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其思想结果。因此,诗人写诗一定有其特定原因,或者说,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任务。

  目前,诗人龚纯的任务,据我观察,是作为一个民间知识分子在忧国忧民。

  中国历史上,无数知识分子隐居乡村,开蒙馆,立私塾,躬耕垄上,寒食布衣,不求富贵于商贾,不求闻达于诸侯,茕茕孑立终其一生。

  但他们留下了诗歌,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乡村的、民间的知识分子们是如何忧国忧民的。他们有政治远见,有理想抱负,他们的爱国情怀远高于当朝达官显贵。

  如此看来,失意之时写写诗歌,只是龚纯的消遣而已,大隐隐于野,他是在借诗歌掩护自己,麻痹西厂,麻痹锦衣卫。造物主让龚纯活在世上,不只写诗那么简单,一定给他安排了另外的任务。有朝一日,国事蜩螗民不聊生之际,他们这类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乡村知识分子将脱掉长衫,揭竿而起,上马草军书,下马击狂胡,救天下苍生于水火。

  口说无凭,立此存照。

  附诗五首:

  [下扬州]

  江流这么宽阔,黄鹤楼那么小

  天宝二十六年那么远

  就是一幅画也必然布满三月不散的烟花雾气。

  已经记不得当时说些什么了

  酒喝得龟山蛇山都在摇动,粼粼江波如同银饼上

  撒下芝麻。

  为什么要去扬州?为什么前往朝廷

  得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幽径?

  江户大开,纳入众多宁静的帆影。

  夕照双鬓,捋短髭有美学意义。

  数只江鸥,嘎嘎飞近,听出它们在空中

  也有蹒跚步履。江湖深远

  布衣从容,此后许多年,松子

  才会落到头上。

  [潜江竹枝词]

  早前这里是一片藕塘,坡岸上站着一排

  观看同学的水杉。水杉。

  如今万家宝已然逝去,有些人还有纪念之意

  而臆造梅园与,故居。故居。

  在其故居,我们说到我们的繁漪。看月亮时

  月亮变成了悄悄升起的四凤。四凤。

  我们制造了那场必然的相遇。相遇

  孤独发热,寂寞变冷,感情在可爱的祖国大地上升温。

  喜悦与,领悟。匆忙与,紧张

  哀伤与,体力下降。这里坐着风光无限的人民。

  这里坐着夕阳西沉后的戏剧。火车上方

  跟着向南飞的燕子。燕子。属于我们的幕布缓缓拉开:

  月亮重新出来。水杉没有意识,夜色这么深

  如何摇晃我们的同志。同志。

  [在兴福寺]

  ——与风的使者、小雅闲游并坐至兴福寺黄昏

  枫香树稳坐在寺院里

  有一句没一句地落着叶子

  空心潭早已被开元进士看过

  秋风在水上写草书

  碑文上,如何辨识来去无踪的米芾

  移步至池边,对睡意绵绵的白莲指指点点

  浮身而出的小乌龟,也有千岁忧吧

  得道的高僧睡在竹林,皆已解脱

  我身上还有令人厌恶的欲望

  我身上,还有盛年不再的伪装

  此生毫无意义,偏爱南方庭院,小径

  此生偶有奇遇,穿过不同命名的门楣

  岁月望远,虞山十里南北两坡各有数百著名坟茔

  落木萧萧,使长此以往的天空缓慢看见乌黑的鸟类

  两三点雨,落得有甚纪念之意?

  黄昏把我们放在它味道越来越浓毋须照料的笼子里

  [去襄阳拜访一位老朋友]

  那么多山高低错落,隐藏着城市,村庄

  和朋友,在荆门以外无以看见。

  听说他在那里,生了一场大病,不可喝酒

  不可食鱼,不写诗的时间过得有些浪费。

  襄阳到底是什么样的,江水傍城而过么

  想那年他远游,写下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我在潜江,在他隐居的下游,襄河

  把我们和,月亮相隔千年的身影都显现出来。

  好像这是一个魔幻世界,前前后后的中国诗人

  都要来襄阳相认,看一看故人,望一望江水

  故人正生着大病,我们几欲掉泪

  担心失去一颗古代的诗心。

  晨曦已经照进我的窗子,使我觉得我远离地面

  也远离,又欲接近他生活的朝代。

  他是否记起从床下爬出来,脸上的惶恐

  然,皇上的羞恼无损于他和他的诗歌。

  老朋友来访,他要准备酒菜,和大鱼

  生死不避。

  生死不避,高过男女之爱。想起要凭吊他来

  泪水夺眶而出,相隔漠漠人世仍泛滥成灾。

  这人世已换无数世代,仍有人

  住他住过的屋子,然后人和屋子一起消失。

  仍有远客,闻听大名,从万里之外赶来产生诗情

  仍有故人相逢,送别,在烟花三月也在别的岁月怀念他在的日子。

  [红蓼花]

  眨眼间,大半辈子就过去

  相聚与离别,已不像年轻时既有风中混乱之身

  又有零落的泣痕。

  大半辈子过去了的红蓼花,在纸上画来

  总是由红到白。如秦观,如苏轼,如写诗的男人怅怅地

  写下句子,感叹他的落魄与不可翻身的运命。

  心中恼恨,兀自潦草起来,快马加鞭

  到泄气时便泄倒在地。这世上的良人感到天旋地转便知晓

  他身边正有无数的红蓼,犹如寂寥知道了寂寥。

  抬眼望,北湖生蔓草,秋水脉脉斜阳好

  似从此远离了男人与女人的战争。谁也不许问:哪年月的衷肠

  终变成愁肠。你采摘了红蓼花来?

  言不由衷的秋天,将落叶铺排在大地上

  水边,总能见到红蓼的中国身影,她是姐姐,又是母亲

  是治疗又是救赎,如同拐杖把虚无感强烈的身躯扶起。

  大半辈子过去,只觉得生计阻挡了诗句

  只觉得春瓶破裂,纸上画来终觉浅。只觉得,没有坚强的身体

  也算好吧:那淡淡的雨露之喜悦。

  江南逢李龟年(四行一拍)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我的时间有时比人家过得快些

  现时春寒料峭,但我想的是落花时节

  池塘里有些小水莲。可怜的人,不得不辗转

  到江南去。我那会音乐的友人,背着他的旧乐器

  见到我哭泣。

  一个人的江南

  日子过着过着就老了,一片墨绿

  代替了明亮的花阴。

  一名老头泪眼模糊,胡乱吃着东西,说着,写着话语

  生死,牵挂,无处说明。

  安顺

  姐姐呜呜地踩着缝纫机,弟弟披着猴马褂看人下棋

  钱理群老师,继续熟悉脚下的土地

  讨人喜欢的小资产阶级,悠悠地唱着样板戏

  一个过客,静静地穿过了光阴。

  ……都和我发生过关系

  我这一生竟是在不断地迁徙:潜江,上海,济宁

  昆山,青岛,南京……都和我发生过关系。

  皮肤逐日粗糙。

  生活,但离题万里……今天是卖葵花的皇帝。

  从东面进入向往已久的历史情境

  做那样一个人:平行与对仗。做那样一个人

  怀古,打理乐府。

  故意在词中犯错误,并列罗一大堆朋友

  仿佛你与诗人,有共通之处。

  按时间顺序做一个统计

  绝大多数光阴是一个人民。剩下一点时间

  我端坐庙堂之上。

  听着,听着,胡须长长。

  下面的人群,也慢慢有了狐狸的脸庞。

  春天

  岐王宅里的桃李花又开了。 一个平常人

  当它没有。

  而另一个,哭哭啼啼。三斤重的春天

  有时被他加重,有时被他减轻。

标签: 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