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杕杜》:爱专一恒久,体现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

非凡网 57 0

作者:袁老师

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诗经·杕杜》:爱专一恒久,体现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第1张图片-非凡网

《小雅·杕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妻子思念长年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歌,自《毛诗序》以来,古今没有什么异议。全诗分四章,每章七句,诗中主人公感情真挚深切,爱意专一恒久,体现古代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同时也反映出长期的戍役给下民带来的痛苦。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的诗歌。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作品中不仅描述了周代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殊的文化形态,而且揭示了周人的精神风貌和情感世界,它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其他诗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可以说《诗经·小雅》是中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这是一位妇女因思念长久在外服役的丈夫的诗。汉桓宽《盐铁论·徭役》篇云:“古者无过年之徭,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此《杕杜》《采薇》之所为作也。”这说明了周代征役频繁,丈夫服役在外,不仅空间上远隔万里,时间上也似乎永无尽头,因此闺中妇女思念之情日炽,因有此类作品。

《诗经·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有杕之杜,其叶萋萋。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归止!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檀车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远!

匪载匪来,忧心孔疚。期逝不至,而多为恤。

卜筮偕止,会言近止,征夫迩止。

杕(dì):树木孤独貌。

杜:一种果木,又名赤棠梨。

有:句首语助词,无义。

睆(huǎn):果实圆浑貌。

实:果实。

靡:没有。

盬(gǔ):停止。

嗣:延长、延续。

阳:农历十月,十月又名阳月。

止:句尾语气词。

遑(huáng):闲暇。一说忙。

萋萋:草木茂盛貌。

陟(zhì):登山。

言:语助词,无义。

杞:即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小而红,可食,可入药。

忧:此为使动用法,使父母忧。一说忧父母无人供养。

檀车:役车,一般是用檀木做的,一说是车轮用檀木做的。

幝(chǎn)幝:破败貌。

牡:公马。

痯(guǎn)痯:疲劳貌。

匪:非。

载:车子载运。

孔:很,大。

疚(jiù):病痛。

期:预先约定时间。

逝:过去。

恤(xù):忧虑。

卜:以龟甲占吉凶。

筮(shì):以蓍草算卦。

偕:合。

会言:合言,都说。一说“会”为聚合(离人相聚),“言”为语助词,无义。

迩(ěr):近。

大意:

一株棠梨生路旁,果实累累挂枝上。

国家战事无休止,服役日子又延长。

光阴已临十月底,女子心里多悲伤,征人有空应还乡。

一株棠梨生路旁,叶子繁茂茁壮长。

国家战事无休止,我的心里多哀伤。

野草树木又葱绿,女子心里多忧伤,望那征人早还乡。

登上北山高山坡,采摘枸杞红红果。

国家战事无休止,担心父母心伤悲。

檀木役车已破败,拉车四马也疲惫,征人也应快回归。

未见征战人归来,忧心忡忡苦苦想。

归期已过不见回,为此使我更心伤。

既用龟筮又占卜,都说归期不太长,征人不久即回乡。

《诗经·杕杜》:爱专一恒久,体现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第2张图片-非凡网

第一章“有杕之杜,有睆其实”两句即以“兴”起首,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之一。这以“兴”起的两句与后边的内容有着某种情绪的关联:孤立的赤棠,象征着夫妻分处,彼此孤零;但孤立的赤棠尚能结出圆滚滚的果实,而分离的夫妻却不能尽其天性,故不能不睹物而兴感!

第三句以下,则赋叙其事:“由于王家之事没有止息,丈夫不能回家。我的孤独时日还要延续下去。现在已是十月,一年又将过去,作为妻子的我,怎不因之而忧伤!”这四句是直叙心意,后一句则来一曲折,想像男方,现 在应该是有空闲了,可以腾出身来回家了。前三句是分离的忧伤,后一句是空想会聚的希望。前后相衬,反映其盼望团聚之殷切。

“遑”有解为“忙”的,那么意义正好相反,征夫正在忙着,那么还不可能回家,则体现出主人公某种程度的失望与懊丧。怀念亲夫感情深沉则是相同的。

第二章与第一章结构相似,意义相近。前二句也是以“兴”起。第二句的“其叶萋萋”,第五句的“卉木萋止”,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靠近,则可理解为杜叶尚未黄落,草色青青尚在,颇有“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金缕衣》)的珍惜年华之意。可是现 在,王事没有结束,丈夫难以归来,眼看光阴虚度,青春浪掷,怎不悲伤!如果以为时间与前章离得稍远。则可理解为一年已经过去,四季周始,春天又已来到,杜叶又现萋萋,草木又呈葱翠,她自不免睹物兴情,忧思不绝。这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以乐景写哀,同一手法。愁人眼中,哀景能兴哀,乐景也能兴哀!所以末句“征夫归止”,并非一般的盼望,而是站在望夫石上问天的哀号:征夫啊,归来罢!

第三章起改用赋体。开头两句写登北山、采枸杞。郑笺云:“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而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孔颖达疏云:“杞木本非食菜而升北山以采之者,是托有事以望汝也。”故此两句并非游离中心之句,而是深含怀亲望夫之情。

五、六、七三句,全为揣想之辞。“檀车”是檀木制作的役车,或者说是以檀木为轮的车。《魏风·伐檀》篇“坎坎伐檀”“坎坎伐辐”“坎坎伐轮”诸句可以印证。戍役时间那么久,想像所乘役车早已破旧,拉车的四马也已疲困,再也不能继续役作了。如以此为前提,则自然得出结论:征夫回家的日子不远了。有人认为“幝幝”与“啴啴”同义,是车声。这似乎听到了征夫归途中的车轮滚动的轧轧声,疲惫四马艰难奔跑的特特声,它同样反映出女方忧思劳瘁的情貌,不过想像中彼此的距离要比前说更近了。

第四章仍用赋体。第一句两个“匪”,是为了音节的需要,实际作用一个就行,即“匪载来”(车子没有载着你回来)。这是前章“檀车”三句的转折,前章以为“还远”,而实际则朝盼暮望就是不见载着你的车子到来。这四字与后来唐宋词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同一意境。第二句则是前三章伤、悲、忧的心情的发展,伤得悲得忧得成了大病!第三句“期逝不至”是承应第一句“匪载匪来”,第四句“而多为恤”是承应第二句“忧心孔疚”。这四句集中写忧郁、失望。而五、六、七三句又是一次转折,在失望中又获得一丝亮意:求卜问筮,卜筮结论一致,都说“近了”。这给失望枯干的心灵注入一丝滋润,“征夫迩止”,这是获得片时的安慰,寄希望于明天。

对此诗主诉者是谁,说法颇不一致。《毛诗序》说:“杕杜,劳还役也。”这是说全诗是戍役者的口吻,是男思女。不论是女思男还是男思女,在诠释时都会遇到一些麻烦。如说女思男,则一、二、三章的“我”就没有男思女的解释来得直接。如说男思女,则“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的“女”又较别扭;而三、四两章以男方口吻去解释,更难圆其说。变通的办法是将写男的方面“继我时日”“征夫遑止”等句作为女方的猜想,或者将写女的方面“女心伤止”“女心悲止”等句以及三、四两章当作男方的猜想去理解以求前后统一。但两者相较,似还以女思男较为通畅,而第三、四两章传统上亦从女思男角度去理解。

《诗经·杕杜》:爱专一恒久,体现妇女高尚的人格和纯洁的情爱-第3张图片-非凡网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此劳还役之诗。故追述其未还之时。室家感於时物之变,而思之曰:特生之杜,有睆其实,则秋冬之交矣。而征夫以王事出,乃以日继日,而无休息之期。至于十月,可以归而犹不至。故女心悲伤,而曰征夫亦可以暇矣。曷为而不归哉。或曰:兴也。”“郑氏曰:遣将帅及戍役,同歌同时,欲其同心也。反而劳之,异歌异日,殊尊卑也。《记》曰:赐君子小人不同日,此其义也。王氏曰:出而用兵,则均服同食,一众心也。入而振旅,则殊尊卑,辨贵贱,定众志也。范氏曰:出车劳率,故美其功,杕杜劳众,故极其情,先王以己之心为人之心,故能曲尽其情,使民忘其死以忠於上也。”

标签: 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