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读《诗经》说《诗序》

非凡网 44 0

对于《诗经》305篇的研究,最让历代诗经研究学者们头疼的是每篇诗的诗旨、词义、句意等说法莫衷一是的问题,各种解释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且许多对同一首诗截然相反的解释又能很好的自圆其说,这让后世学者多少产生了一些无所适从的感觉。其实,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逐渐发现,这一点也正是《诗经》这部经典的神奇之处与生命力之所在。其中争论最多最激烈者当数《诗序》,它是人们千年来辩论不休的一个诗经学的焦点问题。

随笔:读《诗经》说《诗序》-第1张图片-非凡网

汉代时,研究《诗经》最著名的有四大家:鲁、齐、韩、毛。到了魏晋以后,鲁、齐、韩三家先后消亡,唯有《毛诗》独领风骚。《毛诗》305篇之前都有一段简短的《诗序》用来扼要说明每篇诗的诗旨和写作的时代背景。《诗序》在从汉到唐一千多年中,一直是说诗的权威读物。《诗序》认为《诗经》的内容是与政教礼乐密不可分的。因此,305篇的诗旨不外乎美、刺两端。圣主贤君,政教清明时,诗一定是在赞美;闇主暴君,政教衰乱,诗一定是在讽刺。例如《诗经》中编号从95的《溱洧》开始到编号为133的《无衣》共计38篇,这38篇《诗序》不间断的在每篇开头无一例外地用了一个“刺”字。如《十亩之间》序曰:“刺时也,言其国削小,民无所居焉。”相反情况则是用一个“美”字,如编号为182 的《庭燎》序曰:“美宣王也。因以箴之。”所以《诗序》把诗歌完全看做是政治附庸,这种极其片面的观点极大地蒙蔽了《诗经》作为优秀文学作品本来该拥有的魅力,由此遭到后世不少学者的非议。

随笔:读《诗经》说《诗序》-第2张图片-非凡网

从南宋开始人们对《诗序》展开了批评。明确地、公开地提出批的是以南宋的经学大师朱熹为代表的一些学者。朱熹作为南宋治诗大师,他首先抛出废《序》不用的论调,积极攻讦《毛序》,提出“就诗论诗”的原则。他在《朱子语类》一书当中说:“某向作解诗文字,初用《小序》,至解不行处,亦曲为之说。后来觉得不安,第二次解者,虽存《小序》,间为辨破,然终是不见诗人本意,后来方知,只尽去《小序》,便自可通,于是尽涤旧说,诗意方活。”朱熹说是“尽涤旧说”,其实不然,他是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不过他这种开创新风的做法,其意义是巨大的。他的这种从《诗经》文本入手,探求诗篇本意的做法是《诗经》学方法论上的一大进步。

对于朱熹倡导的废《诗序》的观点和做法,清代学者姚际恒在其《诗经通论》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姚氏指出“自宋晁说之、程泰之、郑渔仲皆起而排之(序)。而朱仲晦亦承焉,作为辩说,力诋《序》之妄,由是自为《集传》,得以肆然行其说。而时复阳违《序》而阴从之,而且违其所是,从其所非焉。武断自用,尤足惑世。因叹前之尊《序》者,《集传》出而尽反之,以尊《集传》;后之驳《集传》者,又尽反之而仍尊《序》。”姚际恒的这段话至少说明了这么几点:1.朱熹之前就有学者反对《诗序》,朱熹跟而从之;2.朱熹自己编写了《诗集传》,意在专门指出《诗序》的虚妄之处,但是事实上朱熹是明着反《序》,暗里尊《序》。更为不齿的是他事实上所尊的是《诗序》虚妄的内容,所反的是《诗序》正确的内容;3.由于《诗集传》的不良影响,原来尊《序》者开始反《序》,反对《诗集传》者,又开始尊《序》,由此制造了经学研究的许多混乱;4.这段话也说明《诗序》有是有非,并非一无是处;5.姚际恒本人对《诗序》是一分为二看待的。姚际恒对朱熹反《序》做法的评判是有道理的,因为朱熹也是一位理学大师,维护封建正统是他一贯坚持的态度,因此,不可能全盘否定《诗序》。

随笔:读《诗经》说《诗序》-第3张图片-非凡网

另有清代学者方玉润对《诗序》持有同样的批判态度。在他所著的《诗经原始》一书中,几乎在解读每篇诗文的时候都会提到《小序》《大序》,他指出对于本首诗《小序》是怎么说的,《大序》又是怎么说的,紧接着便开始批驳《诗序》的观点。例如《草虫》一诗的《小序》曰:“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方玉润认为此说纯属节外生枝。他还引用姚际恒对这一诗旨不无愤慨地评说“前辈说《诗》至此,真堪一唾其面。”来给自己助力。方玉润对《诗序》的批驳大多有他的道理,也是被人们认可的,但有些批驳则是不正确的。这些需要读者在阅读《诗经原始》时格外加以注意。

我们从《诗序》对《诗经》的这种今人不可思议的解释我们又想到了什么?《诗序》既然是这样的“不堪”,我们何以还要读《诗序》?对于《诗序》我们必须辩证地去看待,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从其不变者而观之,有些篇目《诗序》对该诗诗旨的阐释到今天仍然是合理地,这一点我们不应该视而不见。例如编号为144的《株林》序曰:“刺灵公也。淫乎夏姬,驱驰而往,朝夕不休息焉。”该诗《序》所表达的诗旨是正确的,合乎实际的,《国语》《史记》都有记载。从其变者而观之,《诗序》对许多篇目诗旨的牵强附会的解释今天看起来似乎一无是处,可是在当初,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则是能被广大读者认可并接受的。清代是《诗经》研究学者层出不穷,研究成果最辉煌的朝代,这一时期的学者中也有不少是非常忠实于《诗序》的,如《诗志》的作者牛运震和《读风臆補》的作者陈继揆。《诗序》对诗篇的这种牵强附会的解释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代,不仅巩固了《诗经》的经学历史地位,而且极其有利于当时统治阶级的统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正确地解决了“文学为谁服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由于《诗序》对《诗经》篇目的政治化的解读,使得《诗经》这部光辉的著作能够得到当权者的保护而得以流传至今。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诗序》一直在引导着人们在305篇当中进行着无休无止的争鸣。所以,《诗序》不仅没有因为它对诗旨不着边际的阐释而被人们抛弃,相反,在《诗序》出现后的千年当中,尊《序》者不计其数。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典籍汗牛充栋,但《诗序》能够流传千年而不消失自然有它的道理,我们必须用敬畏的心态去审视《诗序》。

20200925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