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12月14日报道称,台湾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今日病逝,享年90岁。
报道称,余光中日前已传出疑似中风住院院,肺部感染,后转进加护病房住院检查,今日(14日)传出逝世消息。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多少人又再读《乡愁》,重新领略到现代诗歌的美。
余光中1928 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迁入台湾。在创作《乡愁》的时候,他已经离开祖国大陆20多年了。生活在一个开放年代的后辈,如笔者,已经很难感受那种日夜煎熬的思乡情切,但却曾经目睹长辈们久别重逢的肝肠寸断和欣喜若狂。笔者的家乡是广西最大的侨乡,两位堂伯父都于1949年迁居台湾。1989年,他们才第一次重返大陆。阔别四十年之后,白发苍苍的兄弟姐妹终得相见。那种抱头痛哭、大恸大喜的场景,如今回想仍然历历在目。回到家乡之后,白天他们四处走动,逐一寻访故地故人;晚上就和族人聚集在一起,彻夜长谈。《乡愁》这样的诗歌,饱含着他们这一代人多少思乡之情、望乡之泪。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乡愁》英文版欣赏
When I was young,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I was here,
my mother was there.
After growing up,
my homesickness was a narrow ticket,
I was here,
my bride was there.
Later,
my homesickness was a little tomb,
I was outside,
my mother was inside.
And now,
my homesickness is a shallow strait,
I am here,
the mainland is there.
缅怀余光中,你们还知道多少他的诗歌呢?
标签: 余光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