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云彩 (关于徐志摩的旧文今识)

非凡网 36 0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是徐志摩诗作《再别康桥》中的一节,诗写得轻灵、柔美,略带有些许感伤,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十几年前,在杭州念书时,“不知是一股什么样奇异风”(徐志摩语)吹着了我,突然对徐志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买了一套《徐志摩全集》,还有多本关于徐的诗集、传记,读了起来。才发现,外表浪漫、单纯、热烈的徐志摩是复杂的、多面的。复杂的是他的思想,多面的是他的人生。

  说他是诗人,他又深谙罗素的社会哲学,改良思想反对礼教与绅士风情兼而有之;说他是哲学家,他又终未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白话文初始时,他可以算较早出版白话诗集的诗人,他的诗既是先锋,又有些浅白(囿于时代)。而且,在短短的三十多岁的英年中,徐志摩对小说、戏剧、诗歌、译著等方面均有涉猎,为我们留下厚厚五卷的诗文。徐志摩同时又是青年文化活动家,与胡适、陈源、梁启超、林长民、闻一多、泰戈尔、罗素、曼斯菲尔等中外文化名人均有广泛的交往;为世所诟病的,还是他情感世界的罗曼史,而这,又恰恰展现了他诗人本性。

   曾经有一个愿望,想写一本《徐志摩传》,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位被婚外恋包裹起来的新诗人,写一个外表浮躁,内心痛苦的徐志摩,一个处于新旧思想、东西方文化背景夹击下,最后终于撞碎在世俗山崖上的徐志摩。只是当时尚处在校园,笔力稚嫩,对人物深层把握难以达到相应层面,担心落入艳史俗套而作罢。后来,我又勾勒了一个二十集的电视剧纲要,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只好把这个想法收起来,放到落满灰尘的角落。

   后来,影视界同仁终于耐不住寂寞,拍出了一部《人间四月天》,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一起走上荧屏。听观众说,看上去很美,但林徽因之子梁从诫老先生(新近去世)说,电视剧把徐志摩拍成了一个无所事事、只知道追女孩的花花公子了,他恳请热衷于此的影视界“不要再折腾了”。

标签: 徐志摩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