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中领会文化认同

非凡网 64 0

  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新华社)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传承中的瑰宝,一直流淌在人们的生活中,滋养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道德情操。美好情境的感受、思想境界的升华、心灵沃土的广阔,由于古诗词的存在、古圣先贤高度凝练的表达而在心灵里激荡起绵延不绝的声音。这种宏阔而壮大的声音不仅指引了几千年来人们对生活的立意和追求,更让我们在现世的处境中,对文化有了新的更加开阔的认知和理解。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我们思想的根基、性情上的再造。传承而至的文化因素不是刀光剑影、烟花火炮那样目之所及,却长在人们的血液里,助益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言行和表现,自愿自觉地去接纳和珍视它。

  古诗词影响了众多人的精神视野,那种可言传、可意会的境界,曾经一度让平凡中的日常,充满了诗意的光辉,让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愿意亲切地去贴近它,汲取心灵上的营养。不管在年少还是年老的人群中,诗意相通、心领神会,都可以让人们对文化和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41岁的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白茹云,密密麻麻誊写着2000多首古诗词,没有任何升职加薪上的诉求,完全是因为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这种来自于古诗词的精神上的力量,陪伴她走在抗癌路上,“‘竹杖芒鞋轻胜马’,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古诗词从来不是神坛上的一枝需人仰视的浮夸之物,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来充实精神世界的珍贵财富。

  古诗词不是升学工具,而是文化和热爱的一部分。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坦言:“在升学压力下坚持古诗文教育很不容易,高考语文一共才6分默写分,利用背书的时间多做几道理科题,分数可能早就到手了!”从武亦姝身上,从无数激情满怀的参赛选手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古诗词发自内心的热爱。纵然时空阻隔,纵然时代变迁,但是高山流水般的情怀定然会流淌在今天及今后无数中国人的心中,这是古诗词在文化上的胜利,这是文化传承在时代前行中必然的走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越经心意锤炼,越加历久弥新。

  时代不断推陈出新,文明文化也在经历着不断的演变和锤炼,在各种新生事物如火如荼的时候,古诗词一直以它独有的方式占据着人们的心灵。“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路迢迢”,诗意不仅流淌在荧屏上,圈粉无数,更流淌在现实生活中,激发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标签: 经典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