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诗词,你首先想到什么?
是儿时背过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是长大后恶搞的顺口溜“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同事说,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近几年央视与诗词有关的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等。
最近特别喜欢看这些节目,一来节目形式让我们捡起几乎快被大众遗忘的诗词情结,感受到原来诗词之美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出更多人学习和品读诗词的热情。
二来,因为节目,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诗歌对人潜移默化的滋养。除了笑语嫣然间气质脱俗的主持人董卿,也看到了更多被诗词滋养的人:
身为外卖员的雷海为,因为与诗歌结缘,登上了央视舞台,凭借自己平时随时随地背诗的积累,成为第三季的冠军
高中生武亦姝第二季一举拿下冠军,面对走红安然自若:“只要我还喜欢诗词,还能享受到,就够了。”
第一季冠军殷怡航说,对古诗词的热爱,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在她夺冠时,父亲当即写了一首词勉励女儿:“逐鹿京畿,扬名神州,诗词大会显风流,勤奋天道酬。战鼓歇,歌舞休,且把浮名看透,起航新征途。”
他们在节目中披荆斩棘,如此强大的诗词储备,绝非一朝一夕而成。他们也是平常人,只是因为默默地喜欢诗词,才在长年累月中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实,我们也可以。尤其孩子,从小开始接触诗词,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学习汉语的方法,提高语言能力,更能将来自诗词文化的滋养渗进骨子里。
为什么要从小读诗?
幼读诗歌,未解其意,但是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体会到汉语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彻底吸收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待到一定的年纪,诗中蕴藏的情感自然会浮出水面。
约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月上柳梢头”;灯会的时候,知道什么是“一夜鱼龙舞”。愁的时候,“伫倚危楼风细细”;乐的时候,“春风得意马蹄疾”。小的时候,“卧看牛郎织女星”;大的时候,“金风玉露一相逢”。
现在教孩子诵读的诗歌也许是“当时只道是寻常”,但只要拥有这一抹底色,种下这一颗种子,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当他自己的感情与诗词的感情交汇碰撞的时候,那种欣喜与感动,一定是“胜却人间无数”。
标签: 经典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