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 并称为“李杜”。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气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李白一首写景的诗《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好像是被江水劈开而来。这句诗以“天门”起头,紧扣题意,诗人想象丰富,认为天门山的形成,是因为挡住了楚江的去路,而被楚江汹涌的江水劈开。短短七个字,诗人就为了我们展现了楚江冲断天门山而去的波涛汹涌的气势。在诗人的笔下,楚江变得极有生命里,冲破了天门山这般的障碍。此句看似写天门中断,实则是写楚江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词句看似写江水东流,实则是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江水的约束,江水流到狭窄、凶险的地方便会变得澎湃回旋。这一句诗人为我们展现了楚江流至天门山出,因天门山的狭窄凶险而回旋的波涛汹涌的奇观。词句看似写波涛汹涌,实则是写天门山之险。以山势衬托水之急,以水势衬托山之险。李白不愧为“谪仙人”,手法高明、想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对峙着出现在眼里。这句与第一句形成呼应,但是又绝没有那么简单。“出”字历来为人所称赞,因为他将静止不动的青山写活了,赋予了青山动态美。不仅如此,从“出”字,我们还可以看出诗人望山的位置。试想一下,如果站立在某一地点望天门山,那么天门山怎么也不会有“出”之态。唯有诗人是运动的,望着静止的天门山,才会有天门山慢慢出现景象。那么诗人的立脚点在哪呢?想必很多朋友都已经猜到了,诗人的立脚点便是第四句的“孤帆”,站在舟上,顺江而下,两岸的青山缓缓映入眼帘,如同在欢迎自己一般。
“孤帆一片日边来”,该句点明了诗人的立足点,传神地描绘出了诗人乘船顺江而下,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场景。该句是对第三句的回应,青山缓缓出,仿佛是在欢迎诗人,诗人为了回应青山,也缓缓地向青山靠近,表达了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喜悦心情。
纵观此诗,诗人手法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山水互衬,语言生动、形象,画面鲜明,意境开阔,气魄豪迈。仅仅二十八个字,便将波涛汹涌的长江、凶险的天门山如画卷般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身临其境,读完更是让人心胸开阔。想必没有去过天门山的朋友,读完此诗便已是如此如醉,心向往之了吧。不过,也只有诗仙李白,才能写出如此般令人称赞的诗句!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喜欢的朋友可以加个关注哦!
标签: 望天门山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