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行书七古诗卷》

非凡网 51 0

“明四家”中的唐寅是公认的画坛好手。而书法几为画名所掩,其书源自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柔结合,俊逸秀拔,意态端庄潇洒,笔力精湛秀美,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确有江南吴地之俊秀清丽。其传世名作《行书自书诗》,诗书并美,珠联璧合,潇洒自如,让我们欣赏到往昔“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狂放个性。

艺术品简介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1张图片-非凡网

此卷为纸本墨笔,本幅纵29.5厘米,横261厘米,行书写七言诗数首,署款“吴郡唐寅书似云庄老兄”,未署年款,钤印“南京解元”朱长方、“逃禅仙吏”朱方两印。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2张图片-非凡网

南京解元《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唐寅》60印

作品所书内容主要是自作诗三首,即“花下酌酒歌”和“席上答王履吉”(两诗均见于《唐伯虎全集》卷一,字句有出入),第三首诗,似乎是当场发挥、作与云庄老兄的箴规之诗,故未见《唐伯虎全集》入录。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3张图片-非凡网

此件《自书诗卷》当是唐寅较晚年之作。因所钤“逃禅仙吏”一印为1514年唐寅从南昌宁王处脱身归里以后所刻;所书诗文的内容充满了淡泊功利、看破人生、借酒浇愁的感慨和思绪;书法风格亦吻合他晚年吸取米芾之长、揉合各体的面貌。

与《唐伯虎全集》所录两诗,

很多字句互有出入,难道是仿品?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4张图片-非凡网

唐寅 行书七古诗卷(局部)

出现多字与诗集中内容不同,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原由之一,当是背诵书写,又是自作诗,故个别字句有出入或改动,本人也无所谓,况且唐寅个性狂放不羁,自由随意,经常会写错或改动字句。另有一例可证,即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扇面,书写的也是《花下酌酒歌》,虽全诗抄录,然个别字句亦有出入,如第二句中“高歌”,原诗为“山歌”;第六句中“成秋草”,原诗为“随秋草”,此扇作行楷,写得比较工整,看来其时态度比较严谨,然也出现了两处差异,可见唐寅书写自作诗是很随意的,倘是临仿之作断不会如此妄加改动。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5张图片-非凡网

唐寅 行书七古诗卷(局部)

原因之二,极可能是酒后挥毫,随兴而写,因最后一首当场所作的《箴规诗》中,多处提到喝酒,如“有酒与君斟酌之,君今既许我为友,对酒彼此相箴规,倘不相规惟饮酒,”直是以酒会友。酒酣摘写自作诗,必然会有漏、重、错、改等情况,而且三首诗连缀一气,不隔行,不留空,看来酒已经过量了;从书法风貌淋漓酣畅、不计工拙、融合诸家、一气呵成等情况分析,也当是酒后之作。因此,考析书写内容,多处与原诗有出入,恰恰证明这是真迹,是与唐寅狂放的个性、酒后的状态相吻合的。

创作背景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6张图片-非凡网

署款“吴郡唐寅书似云庄老兄”

此卷传为唐寅为其友云庄先生所书。前段为节录其晚年所作《花下酌酒歌》和《席上答王履吉》两诗中的内容,后段“君今既许我为友”等句则是与友人云庄约定对酒箴规之词。唐寅晚年从后来起兵谋反的南昌宁王处脱身归里,在桃花坞过起了隐士生活。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7张图片-非凡网

逃禅仙吏《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唐寅》58印

卷中“逃禅仙吏”一印为这一时期所刻。此时的唐寅已经看破尘世,无心仕途,所作诗文淡泊,不甚措意。这两首诗均收录于《唐伯虎全集》中,是其晚期诗文中的代表作品。

唐寅书风演变的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结体端丽,用笔秀润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8张图片-非凡网

唐寅 临兰亭序 局部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徵明交善,甚受文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临《兰亭序》,就极似文徵明。

第二时期:用笔凝重,雄强茂密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9张图片-非凡网

唐寅《落花诗册》局部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妻子离异,无奈藉诗文、书画谋生,其时书法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如唐寅作于弘治乙丑(1505年)36岁时的《落花诗册》。

第三时期: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10张图片-非凡网

唐寅《七言律诗轴》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其时书法重又归返赵孟俯,并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风貌,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如作于正德元年(1506年)37岁的《七言律诗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四时期:挥洒自如、神机流走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11张图片-非凡网

唐寅 行书七古诗卷(局部)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已属唐寅晚年,自45岁从江西宁王处装疯逃回,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为也更颓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地。此件《自书诗卷》当是唐寅晚年第四时期精品之作。

佳作递藏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12张图片-非凡网

清末赵尔莘旧藏并题跋

此《自书诗卷》被称作是唐寅晚年书法巅峰期的代表作。此卷经傲徕山房主人,汉军正蓝旗赵尔莘收藏,并于民国年间在他所刊印的《五朝墨迹》中作为单行本出版。文革期间此卷入藏故宫博物院,在80年代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全国文博单位藏品巡回鉴定时,经书画鉴定界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五位前辈一致认可,出版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集故宫博物院藏品部分。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13张图片-非凡网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第14张图片-非凡网

八十年代后期此卷得以退还原主,2000年为让广大书法爱好者得以欣赏,长虹出版社将其出版在由徐邦达等专家作顾问的《中国行书观止》一书中。

唐伯虎遗墨一直为世所重,然民间流传极少。此《行书七古诗卷》书自作诗,诗意放达,任越不拘,在世情冷落之中,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恩之情。此卷多次出版与著录,为唐伯虎书法之典范。

标签: 唐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