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黄岩之旅

非凡网 76 0

  锦绣黄岩旅游区同时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形象化历史教育场所。 锦绣黄岩旅游区的洞窟迂回盘绕,石梁横卧,洞穴密布。世代石工挥锤执钎,劈山开岩,留下了26个石仓和数十个洞穴,天长日久,得雨露浸浴,积一泓碧水,洞连洞、池连池,有的浅不及米,有的深达数十米。

  锦绣黄岩旅游区地处 “中国蜜橘之乡”浙江台州市黄岩区江口镇,旅游区襟山枕海,交通十分便捷,距黄岩城区仅1公里,距上海491公里,距杭州304公里,距温州157公里。锦绣黄岩旅游区位于方山余脉朱砂堆,它以石窟风光、洞庭瀑布、空山泛舟、山水园林、天然岩画、帝王雕塑和都市夜游为主要特色,是一处古代采石形成的洞窟胜景。唐代名将薛仁贵任职黄岩时,曾在此采石筑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锦绣黄岩旅游区由黄岩怀古、空山泛舟、仙人画壁、石锢天工、帝王遗梦、洞庭观瀑、残山剩水。

  石梁飞泄、天音流韵、古宕橘香十个分区组成,融合了本土乡贤和采石文化、园林和雕塑艺术等,让游人在轻松愉悦的游览中了解历史,感受美景。旅游区游线总长2000余米,游览时间约2.5小时。走近锦绣黄岩,开阔之气油然而生,一弯高拱却不流俗于圆滑、规则的石穹,一泓苍碧而不浑浊的绿水,犹如水宫瑶池,引人入胜。胜之所在,锦绣黄岩,一洞历史,满壁“飞天”。自入洞口,便可见在千仞银辉色的平直如砥的峭壁上,竟有金黄色、赭黄色、黑褐色的飞天样的天然图像。

  锦绣黄岩旅游区文化集锦

  一、锦绣黄岩形象定位、文化主线及分区名称

  (一)、景区形象定位 天然岩画世界罕见 空山泛舟洞庭观瀑

  (二)、 文化主线 通过黄岩历史上的名人与洞窟山水景观结合,宣扬黄岩本土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三)、锦绣黄岩十景

  黄岩怀古、空山泛舟、仙人壁画、石锢天工、帝王遗梦

  洞庭观瀑、残山剩水、石梁飞泄、天音流韵、古宕橘香

  二、分区文化

  锦绣黄岩十景之一 黄岩怀古

  (朱砂坪、故里名人、空山渡、绿客厅、乡音潭)

  故 里 名 人

  考古学家发现,黄岩大唐岭古城遗址是东瓯王国的都城—徐偃王城,附近出土的西周礼祭器物七十余件,皆来自中原地区。黄岩的先民徐人,最早生活在北方的燕山,在平原和水边建高脚楼的氏族叫余,徐象征人在搭巢。北方寒冷,徐族最早发明了制衣。徐偃王的部落经山东南下江淮,成为淮水诸国的盟主,被周楚联军击败南迁至徐州后,为吴灭。徐国主要一部渡过长江,翻越天台山,抵达黄岩。历经磨难,奋起抗争的徐人,在这片大海与群山环抱的土地上休养生息,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一百多年后,这里崛起了跨越灵江、瓯江流域和沿海岛屿的东瓯王国,建都徐偃王城。黄岩地灵人杰,从此英才辈出。兹据《黄岩志》选录故里名人

  南宋名相 杜范(1182-1245)

  杜范,字成之,南宋黄岩杜家村人,历任监察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右丞相兼枢密使,黄岩历史上居官最高者。因反对权奸当政,曾五上归田之表而朝廷不允,二度弃官被理宗追回。杜范清廉刚正,鞠躬尽瘁以挽宋室。为南宋忠臣贤相的典范。著有《古律诗歌》、《奏稿》等7种共29卷。

  红颜知己 谢希梦(1156-?)

  谢希梦,字古名,南宋黄岩灵石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历任大理寺司直,嘉兴府通判。因仕途多舛,沉湎秦楼楚馆。谢24岁文名蔚起,人称“逸气如太阿之出匣”,与杜范、陈亮为知己。其鸳鸯楼记云:“自逊抗机云之后,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明清《古今女史》、《红楼梦》等均沿用或仿效此说。谢擅谑,为邻人陈伯益自画像题:“伯益之面大无两指,髭髯不仁,侵扰乎其两旁而不已,于是乎伯益之面所余无几。”

  悲情才女 严蕊(生卒不详)

  严蕊,原姓周,字幼芳,南宋女词人,幼习诗书,沦为营妓,艺名严蕊,琴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四方闻名,千里相访。淳熙九年,台州知府唐仲友为严蕊等落籍。同年因唐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理学,朱熹上疏诬唐与严蕊风化之罪,严刑逼供不屈,严蕊称“岂可妄言以污士大夫,虽死不可诬也。”朝野议论,震动孝宗。严蕊释后被赵宋宗室纳妾。词作多佚,仅存《卜算子》等三首,据此改编的戏剧《莫问奴归处》,久演不衰。

  爱国诗人 戴复古(1167-1251)

  戴复古,字式子,黄岩石屏村人,南宋“江湖派”诗人大家,其诗词表达收复中原的爱国情操,抨击统治者的苟且偷安。诗风奔放雄豪,意境开阔,而小令清纯沃远,别具才情。戴一生浪迹天涯,足迹遍及南中国各地。晚年归隐于黄岩委羽山下。其诗词全集理宗绍定年间梓行。今存《石屏诗集》10卷,《石屏词》40首。《四库全书》称其《满江红.赤壁怀古》豪情壮采,不减苏轼。

  东海枭雄 方国珍(1319—1374)

  方国珍,元末黄岩洋屿人,身长七尺,面黑体白,坚毅沉勇,力逐奔马,浙东民谣称其为海精。公元1348年,方国珍兄弟被官府逼迫逃亡出海举兵,为元末农民起义之始。国珍拥巨舰千余,据海道、阻绝粮运,元人由困至亡。据台、温、庆元三郡二十年,招贤纳士,保境安民,兴办三府儒学、水利。朱元璋称其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杰。

  文史大家 陶宗仪(1329—1412)

  陶宗仪,字九成,元末黄岩清陶乡人。早年因议政事考进士落第,从此弃科举,授馆躬耕,立身之法,始终弗渝。勤于记述,多年执着终成大器,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编有传世之作《辍耕录》三十卷,编纂《说郛》及《书史会要》,并有《四书备遗》、《古唐艺苑》等10余部著作。

  三边总督 曾铣(1509—1548)

  曾铣,字子重,黄岩县城人,明嘉靖进士。巡抚山东、山西。1546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以数千之兵击退蒙古10万铁骑于塞门。上疏整顿军备,出兵河套。后为严嵩所诬,诛死。隆庆初帝诏赠兵部尚书;万历年建“三边总制坊”于黄岩县城。今遗故居“曾铣巷”。

  军机章京 王彦威(1842—1904)

  王彦威,字弢甫,黄岩县城人,历任京官,至军机处汉官领班章京。心忧国事,曾因慈禧专权误国而奔走呼号。编篡史籍《筹办洋务始末记》,十年辛苦,积稿盈笥,遗嘱其子王亮:“身可杀,书不可亡。”另有《西巡大事记》、《清朝掌故》、《清朝大典》等7部著作。王亮著《清季外交史料》共243卷。

  抗日英烈 陈安宝(1891—1939)

  陈安宝,字善夫,黄岩横街乡人。保定陆军军校毕业。任浙军连、营长,北伐多战皆捷,升副师长,抗日战争中屡建战功,升军长,南昌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晋为陆军上将,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1984年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民国将军 林蔚(1889-1955)

  林蔚,字蔚文,黄岩县城人,北平陆军大学第四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厅长、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国防部参谋次长,代参谋总长、陆军二级上将。曾参加辛亥革命杭州起义,后编入援苏支队进攻南京。淞沪抗战,受命草拟设置4大战区,参加国民政府军事主要长官会议,参与制定抗日战略方针与军事部署。中国军队远征缅甸,任军委会驻滇参谋团团长,协调中英两国军队作战。林蔚曾为“开罗会议”之中方成员。

  院士榜

    罗宗洛(1898—1978)黄岩十里铺村人。辐射生理研究专家。中科院院士。

    陈芳允 (1916—2000)黄岩城关人。航天测控专家。国际宇航联合会副 、国际宇航学院、中  科院院士。

    柯俊(1917—)黄岩城关人。金属物理学家,金属材料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黄志镗(1928—)黄岩城关人。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

    吴全德(1923—)黄岩城关人。电子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柯伟(1932—)黄岩城关人。金相热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池志强(1924—)黄岩城关人。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秦汉(1934—)黄岩新前镇人。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锦绣黄岩十景之二 空山泛舟

  ( 徐王宫 惜玉潭 怜香潭 观画台 悬山道)

  徐王宫

    纪念建都黄岩的东瓯王国国君徐偃王。

    黄岩的先民徐人原居燕山,后经山东南下江淮成为淮水诸国的盟主,被周楚联军击败,南迁徐州后,为吴灭。徐国主要一部度过长江,翻过天台山,抵达黄岩,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建立跨越灵江、瓯江流域和沿海诸岛的东瓯王国,在黄岩大唐岭建都徐偃王城。

  惜玉潭

    潭如美女宝玉,纪念天下红颜第一知己、怜香惜玉的谢希孟。

    谢希孟,字古民,南宋黄岩灵石人。文采“逸气如太阿之出匣”,其鸳鸯楼记云:“自逊抗机云之后,英灵之气,不钟于世之男子,而钟于妇人”,《古今女史》、《红楼梦》沿用仿效。谢为人诙谐擅谑。

  锦绣黄岩十景之三 仙人画壁

  ( 军机处 首相府 砚池 访美图)

  军机处

    纪念清光绪军机大丞王彦威的地方。

  王彦威,字弢甫,黄岩县城人,编著有《筹办洋务始末记》、《西巡大事记》、《清朝掌故》、《清朝大典》等 7部著作。

  首相府

    纪念南宋名相杜范的洞府。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清廉刚正,为南宋忠丞贤相的典范。

  锦绣黄岩十景之四 石锢天工

  ( 采石巷 天工坊 影视厅 弥勒佛 游艺馆)

  石 锢 天 工

          —采石工艺简介

  古代采石遗下的洞窟,风光奇绝。创造出这种旷世之美的采石工艺,是坚韧、执着与智慧的结合。

  在曲迴幽通的洞窟深处,每一口“天窗”,都是当年采石的入口,也是石料出洞的通道。这种奇特的掘进方法,有着显著的众多优点。它能缩小山体表层的破坏范围;省时省工,便于石料出洞后的置放与转移;便于人工起吊机械的固定与操作;较快进入山体深处,找到好的石料;形成的巨瓮形采掘场地,冬暖夏凉,遮风避雨,环境安适;多点开掘,互不干扰。

  因山如整石,取石往往以凿子钻点连线,以锤钎震缝分离。石料出运,则根据力学原理,用杉木组成不同类型的杠杆,再辅以绳索滑轮完成。

  虽为人力,浑如天成。浙洋一带独步天下的采石工艺,蕴涵着对美的颖悟和追求,高扬着人类的豪迈气慨和创造精神。它留下的石窟奇观,是纪念劳动者自身的永恒丰碑。

  锦绣黄岩十景之五 帝王遗梦

  (远古夏商周馆 春秋战国秦汉馆 三国两晋馆 隋唐五代十国馆 宋辽金馆 元明清馆)

  锦绣黄岩十景之六 洞庭观瀑

  ( 总督山 将军瀑 观瀑台 三青潭 响水岩)

  总督山

    纪念明嘉靖兵部侍郎、三边总督曾铣。

    曾铣,字子重,黄岩县城人,以数千之兵击败蒙古铁骑于塞门,黄岩县城有三边总制坊,今遗故居“曾铣巷”。

  将军瀑

    纪念民国将军林蔚。

    林蔚,字蔚文,黄岩县城人,民国陆军上将,曾参加辛亥革命杭州起义,进攻南京。淞沪抗战,远征缅甸,运筹帷幄。曾为“开罗会议”中方代表。

  锦绣黄岩十景之七 残山剩水

  ( 张岱壁 严蕊池 桃花门 仲友台 枇杷园 奴归处)

  张岱壁

  谁言鬼斧神镂,竟是残山剩水  ——  明.张岱诗 杨东标书

  张 岱 壁

    张岱( 1597 —— 1679 ),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侨寓杭州。清兵南下,入山著书。文笔清新,时杂诙谐。该壁所刻诗句原本表现作者张岱在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妙用于此,则点评了采石遗景胜似天工的创造之美。书者杨东标,浙江省作协副 ,著名戏剧作家。

  严蕊池

    纪念悲情才女严蕊,伊人的美丽已融入池间山水。

    严蕊,字幼芳,南宋黄岩人,丝竹书画、琴棋歌舞、通晓古今、艳倾四方、千里相访。曾被朱熹诬陷下狱。其词《卜算子》改编的戏剧《莫问奴归处》久演不衰。

  仲友台

    纪念南宋台州太守唐仲友。

    唐仲友,字与政,金华义乌人。名士谢希孟挚友,皆文采风流,共慕严蕊之才艺。亦与词人陈亮知交,同属浙东学派,批点朱熹道学。朱怀怨怒,枉以唐严风化罪上疏弹劾,并捕严蕊严刑逼供。严蕊宁死不以妄言诬人,柔骨义胆,千古传颂。《二刻拍案惊奇》据史料铺叙。今筑仲友台以记。

  奴归处

  千古传颂的黄岩侠女严蕊

  二刻拍案惊奇 卷十二(缩写)

  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话说天台营妓魁首严蕊,美艳绝色,琴棋书画、歌舞管弦无所不精,通晓古今,且善诗词,四方闻名,千里相仿。时台州太守唐仲友,风流文才,见严蕊十全可喜,尽有眷顾之意,只为官箴约束,不敢造次,但良辰佳节会宴,必招严蕊侑酒。一日,红白桃花盛开,仲友置酒,严蕊应招而来。席间严蕊依仲友之命,以桃花为题赋词《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仲友看毕大喜,赏缣帛两匹。时逢七夕,又开宴,仲友有一友谢元卿,豪爽之士,亦在座,素闻严蕊之名,求赋一词。严蕊领命口吟《鹊桥仙》: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微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到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元卿读罢跃然而起道:真天上人也!我辈何幸,得亲沾芳泽!亟取大觥相酬,表钦慕之意。是夜遂共枕席之欢,情好连年,表过不提。仲友另有一友陈亮,赋性慷慨,任侠豪气。仲友恃才,轻薄道学先生朱熹,陈亮虽不屑道学,却因朱熹实学有用,尚有往来。陈亮爱恋名妓赵娟,却因仲友一句善意取笑致使棒打鸳鸯陈亮恼在心头,一日去见朱熹。朱熹时任浙东提举司,问:“小唐在台州如何”,陈亮道:“他只知有个严蕊,别有甚勾当!”朱熹又问“曾道及下官否?”陈亮道:“说公不识字。”朱熹勃然,星夜赶往台州,追取了唐太守印信,说“知府不职,听参”。并将严蕊收监,拷问与太守通奸情状。谁知严蕊柔骨义胆,任酷刑逼拷,终不以妄言诬人。一时间世人争相传颂,为孝宗所知。孝宗未准朱熹参仲友之奏章,但将唐朱两人平调。接任朱熹乃岳飞三子岳霖,晓前事而甚怜严蕊,因道:“你把自家心事,做成一词诉我,我自有主意。”严蕊钦命,口占千古名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岳霖听罢大加赞赏,遂判严蕊从良,回黄岩与母同住。严蕊出得门去,人言喧沸,身价腾涌,千金市聘,争相求讨,终被黄岩赵宋宗室纳妾。那宗室自娶严蕊后,深为得意,竟不续婚,一根一蒂,立了妇名,享用到底。 注:据著名作家、记者朱幼棣所著《淡出九峰》,谢元卿应是南宋浙东名士黄岩灵石人谢希孟。

  锦绣黄岩十景之八 石梁飞泄

  ( 烈士岩 安宝瀑 射日潭 石栋梁 鉴池)

  烈士岩

    纪念抗日英烈陈安宝。

    陈安宝,字善夫,黄岩横街人。北伐每战皆捷,抗日屡建战功,升任军长,南昌会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晋陆军上将,延安各界追悼。 1984年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锦绣黄岩十景之九 天音流韵

  ( 天音洞 海王殿 流韵洞 戴公馆)

  海王殿

    纪念元末农民首义领袖浙东海精方国珍。

    方国珍,黄岩洋屿人,被官府逼迫逃亡出海举兵,拥巨舰千余,据海道阻断粮运,元人由困至亡。据台温庆元二郡二十年,招贤纳士,保境安民。朱元璋称其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杰。

  戴公馆

    纪念南宋“江湖派”诗人大家戴复古。

    戴复古,字式之,黄岩石屏村人,诗风奔放雄豪,意境开阔,足迹遍及南中国各地。晚年归隐黄岩委羽山下。其诗词全集理宗绍定年间梓行。《四库全书》称其《满江红 .赤壁怀古》豪情壮采,不减苏轼。

  满江红      南宋 .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锦绣黄岩十景之十 古宕橘香

  (宗仪台)

  宗仪台

    纪念中国著名史学家、文学家陶宗仪。

    陶宗仪,字九成,元末黄岩清陶乡人。因议政事进士落第,从此弃科举授馆躬耕,终成文史大家。编有《辍耕录》三十卷并《说郛》、《书史会要》,另有《四书备遗》、《古唐艺苑》等 10余部著作。

  景区导游词

  各位天涯朋友

  欢迎到锦绣黄岩风景区观光游览。各位远道而来,一路上风尘仆仆,请容我向大家道声“辛苦了”。现在已经进入景区,我们缓步慢行,一为稍作歇息,同时也为大家一一揭开锦绣黄岩的神秘面纱。

  黄岩怀古

  我想大家有不少人知道,黄岩是全国驰名的蜜橘之乡。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晏子在出使楚国时曾说:“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所以异者何,水土异也”。黄岩蜜橘不但是桔,而且是名桔,它的甘甜、醇美,就是得益于这里的片片沃土。它们如一匹匹锦锻长卷,而黄岩文化就犹如这长卷中的一颗翡翠镶嵌其中,熠熠生辉。我们右边的这栏木刻也就是纪念为黄岩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名人而修建的,从南宋先哲到当代名人我们在此都作了相关介绍,对历代贤士,我们都心怀仰慕,大家请看:

  方国珍(1319年-1372年),又名谷真,元末台州黄岩人,身长七尺,面黑体白,坚毅沉勇,力逐奔马,浙东民谣称其为海精。公元1348年,方国珍兄弟被官府逼迫逃亡出海举兵,为元末农民起义之始。国珍拥巨舰千余,据海道、阻绝粮运,元人由困至亡。二十年间与其兄弟子侄分守台、温、庆元三郡,保境安民。后降明,被朱元璋称为威行海上的英雄豪杰。

  罗适(1029-1101),字正之,号赤城,海游马家山人。自幼好学,治平二年登进士。元佑年间,任两浙节度史,深知台州水利以黄岩为紧要,他亲临黄岩,领导百姓疏导8乡官河90里,沟通大小支流936条,计长75万丈,并首创内河分段筑堤建闸,控制水量的办法,使黄岩“所出稻米甲于一州”。今黄岩、温岭尚存常丰、石湫、永丰、周洋、黄望诸闸遗迹。适还擅长诗文杂记,台州士人闻名于世,始自罗适。建中靖国元年八月十六卒,遗著《伤寒救俗方》一卷、《易解》、《赤城集》100卷。

  赵师渊,南宋人,字几道,号讷斋,曾定居在黄岩县城西街。淳熙元年(1174年),朱熹在黄岩江北樊川书院讲学,赵师渊跟随朱熹学习。朱熹深感史书的记载中谬误过多,就同赵师渊一起,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历要》及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简化内容,以目叙事,编成《资治通鉴纲目》。这本书的序和提要为朱熹所作,凡例是两人共同商榷而定,纲目分注59卷全部为赵师渊所写。由于流传的书籍中没有注赵师渊的名字,后人误以为此书是朱熹一人编写的。赵师渊自己著有《讷斋集》。

  黄岩地灵人杰,历朝历代的科举士子也多不胜数,我们以他们为黄岩的骄傲,并在对面石壁上的“金榜题名”榜刻上他们的名字,以示尊敬和感激。对黄岩当代名人,我们也在里一一列出,这里有革命志士,有科技精英,以及当代考上著名大学的莘莘学子们,我们在这里以这种方式感激他们为黄岩、为台州、为整个浙江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情,同时也激励黄岩儿女继往开来,为家乡再增新辉。

  空山泛舟

  现在我们进入锦绣黄岩十景的第二个分区“空山泛舟”。请大家在过索桥的时候扶好扶索,避免过度摇晃。李白游庐山时曾感叹:“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李白感叹的“山中”也只是在半山腰,而我们现在却是名副其实的“身在山中”。大家可以环顾一下,这里壁立千仞,除了我们刚才进来的洞门,就只有我们头顶上这个小小的天窗了。看,天窗上还有一棵小树呢,它也喜欢我们“空山泛舟”,可是遗憾的是它只能看看,不能跟我们一起泛舟。像这样的天窗在我们整个游线中,常常可以看到,这就是当年采石工人凿下的第一斧。各位可能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小洞下面,居然有如此大一个瓮形石仓,这就是古代采石的奥秘所在。据说,石头在没有见到阳光和水的情况下是软的,采石工人可以任意切割石块。为了避免阳光和雨水使山中的岩石硬化,所以采石遗硐大都是头小肚大、空空如也。也正是因为这些天窗小洞,天长日久,雨露浸润,才形成我们下面这一片片迂回曲折的碧波水宕,这些水宕上面壁立千尺,石梁横挂,下面碧宕相连,却又路隘难通,游船在一个个幽深的水潭中行进,迂回曲折,时而抬头,发现自己就像在坐井观天,“无谓湖小,天在其中”,也别具情趣。小船可贯穿黄岩怀古、空山泛舟、仙人画壁、石锢天工四个分区,让你狠狠过上一把空山肚子里荡舟的瘾。这里就是我们的游船码头,有想体验一下在空山中漾舟的朋友,可以租条小船,一试身手,但要注意安全。

  仙人画壁

  这里岩壁倾斜,大家行走时小心碰头。刚才一路过来,我听到许多朋友已经对我们石壁上的神奇图案充满了疑惑,有说是人工画上去的,有说是天然形成的。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给大家讲一段我们黄岩的得名原因。黄岩原叫永宁,唐朝武则天天授元年,因黄岩山上有硕大的黄色岩石,就改永宁叫黄岩。这块黄石历史上也有记录,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时期孙诜著的《临海记》,文中大概意思是说:黄岩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两边有石步廊,触石云起,崇朝必雨;有四竿筋竹,风吹自垂,拂石皆净。如今这块黄色石在洋头东望的黄岩山上。虽说黄色石头在黄岩山上,可黄岩山附近,有许多山石都呈黄色,看来,近黄者黄,虽然到我们这里,已经不是整片的黄石了,可它也这样断断续续,遍布整个景区岩壁。在千仞银辉、平直如砥的峭壁上,如同一幅绝世壁画,空灵秀逸、气韵流畅。各位,现在请随我进入锦绣黄岩十景之四――石锢天工。

  石锢天工

  这里入口的洞比较低,个子高一点的朋友稍稍弯弯腰,该低头的时候我们也低低头,避免鼻子撞到墙上。石锢天工分区又有四个功能区,第一功能区主要展示我们源远流长的采石文化,第二功能区为演播厅,循环放映锦绣黄岩的风光片,第三功能区为大佛观光区,第四个是娱乐参与区。现在我们就进入采石文化展示大厅,这里有我们收集的历代劳动人民采石用的各种工具,古代的采石常用工具有简单的取土和剔土用具。对开采较大的石头,要有三角架、葫芦吊和运输工具。深处的石采,要机械配合人工采掘。当石材处于土层深处或浅层地下水中时,在采石工具上就相对要求较高,比如在人工采掘用具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取土的器械、吊车和排水工具等。这把就是劈山开岩用的的铁锤,这把是宽錾,这是扁錾、这是凿、楔以及铁锸,各位可慢慢一个个观察。如果有朋友觉得手痒痒了,也想过一把采石的瘾,不用着急,我们为大家专门配备了一个“愚公”移山区域,大家可到那里一试身手。好,各位我们现在进入景区演播厅,这里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了解锦绣黄岩景区的整体风貌和古代劳动人民采石的工艺。看完以后,大家会对后面的游程有更加深刻的感触。现在大家可以在这里坐下来观看我们为各位准备的“视听大餐”,同时稍作休息。5分钟后我们进入下个功能区参观。

  现在我们进入大佛观光区,这座弥勒佛平放的一只脚背上可以同时坐两个人。有意思的是佛像的另外一只脚脚背向外,脚心朝里,大拇指和其余4个脚趾呈垂直状,我们有很多游客朋友试了很久也没做出这样的姿势来,大家也可以试试。我们这里考虑到景区的整体布局,没有准备香火纸钱,各位有要礼佛的,可以在蒲团上参拜参拜。

  帝王遗梦

  我现在带大家进入我们锦绣黄岩的“中国帝王博物馆”。“中国帝王博物馆”是中国福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雕塑家杜冰先生亲自设计,由东阳铁汉雕塑书院负责雕塑制作的艺术珍品,历时两年,投资300多万元。帝王宫全长220米。全区从原始社会到清代末期,塑造了1050余历史人物,帝王之全,历史表现之形象生动,在全国都不多见的。雕塑是按历史先后顺序放置,现在我们就一组组的欣赏过去,这里面也配备了自动讲解系统,大家可一边听讲解,一边欣赏。我们左手边的这组雕塑就是表现原始社会人们狩猎、生活的场景,虽然这些树上缠绕着一些巨大的蟒蛇,树枝上剑龙游弋,那边的滩涂里还趴着一只鳄鱼,虎视眈眈,可是人们却也生活得怡然自得,看来没有人与人之间压迫的社会,即使是洪水猛兽也不可怕。右边这组是我们熟知的后羿射日……

  洞庭观瀑

  经历了一番历史的洗礼,我们在这里透透气,呼吸一下二十一世纪的空气后,一起去感受一下飞瀑流泻的自然风韵。未见飞瀑,先闻瀑声,这一片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就来自于“清音瀑”。清音瀑高30多米,雨季瀑布厚实宽阔,从山顶倾泄而下,气势磅礴如银龙入水。旱季流量稍小,却另有一番飘逸妩媚的风韵,袅袅娜娜,款款而下。我们现在沿游步道从瀑布背后穿过,去对面的观瀑台再回瞰瀑布。大家跟着我沿这条栈道登观瀑台,这里悬崖临水,陡峭险峻,是不是很有一点跳台的感觉呀?不过是跳台您也不能现在就摩拳檫掌呀,这个潭的深度我们还没测过呢。这里是锦绣黄岩的最佳摄影点之一,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影。对面的听瀑台是天然的音乐茶座,大厅三面都是天然整块的岩石合围而成,音响效果奇佳,敞开的一面又可以观赏清音瀑,许多客人都喜欢坐在茶座里品茶、观瀑,听瀑布与岩石、瀑布与石宕撞击的交响乐。炎炎夏日,这里却凉爽无比,以前许多当地人经常到洞里来避暑纳凉,好多市区的朋友都专程驾车过来避暑。到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流光溢彩,这里又是夜游的主要场所之一,携一家老少,邀亲朋好友,一边乘凉,一边观景,其乐融融。由于夏季多雨,瀑布也特别壮观,飞溅的水珠在月光下朦胧一片,特别有味道。

  残山剩水

  “残山剩水”区是锦绣黄岩的“水石大盆景”,“谁言鬼斧神镂,竟是残山剩水”。这里是水石交融的文化。这里没有绚烂的鲜花,只有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真真切切的采石留下的斧凿之痕;这里也没有和煦的春风,只有半池平展的绿水,和着浮萍点点,在水上飘零,更显出“人走山荒水空流”的意境。可是它就是那么真切、那么清高、那么自然、那么幽远。这是采石遗迹,也是一种不可再造的艺术。各位游客可以在这里多留一些照片,因为这里是锦绣黄岩的精华之一。

  石梁飞泄

  常言说: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媚。 从第一个景区“空山泛舟”开始,我们几乎是景景有水。大家仰头看看,这里又有一道神奇的飞瀑高悬于石梁之上,我们这个景区就叫“石梁飞泄”。大家再四处看看,这里是不是还有很多横空的石梁啊。大家猜猜,这些巨大的石梁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这些石梁是采石后留下的巨大石柱,经多年的风吹雨打,坍塌而成。我们现在从这里下去,沿水宕里的浮桥从瀑布下穿过,大家不用担心这些石梁,它们是绝对的安全。

  天音流韵

  走到这里,天光骤暗,凉风习习,全身感觉清爽无比,悦耳的音乐在你的周围缭绕,现在我们已进入“天音流韵”,天音流韵长100多米,宽仅两米左右,两头空气对流,洞内就象一个天然的空调世界。洞里清音缭缭,走进来你会情不自禁的放慢脚步,让凉风、音乐带走一天的疲劳。走出洞口时,各位可以在那里休息一下 。如果说刚才的长洞象一条的胡同的话,那么这里就像一个四合院,周围都有很多休息的长椅,各位可以稍坐一下。这个地方也和我们看到的许多石仓一样,头小肚大,所以,即使下雨天,坐在这些靠边设置的长椅上也不用担心风吹雨淋。这洞口的顶上是我们的千年古刹隐居寺,隐居寺建于1300多年前,在佛教兴盛的宋代香火很盛,一度成为黄岩最大的寺院。现在寺庙还有多组建筑,可供游客烧香拜佛,祈求平安。

  古宕橘香

  还没走出美妙音乐的世界,我们已经闻到了柑橘飘来的香气了。前面就是我们景区的最后一站“古宕橘香”。众所周知,黄岩是“中国蜜橘之乡”,黄岩蜜橘以其“色、香、味”三绝,饮誉海内外。大家也知道,黄岩的蜜橘甘甜味美,不知道各位可否还知道,黄岩还是世界最古老的柑橘产地之一,被誉为“世界柑橘的始祖地”。黄岩柑橘栽培历史悠久,约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柑橘记载,距今有2300年。据三国时《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当时黄岩一带已有野生金柑。到唐代,黄岩乳橘已被列为贡品,唐宰相武元衡曾写诗道:“风景轻吴会,文章变越谣;烟林繁橘柚,云海浩波涛”。漫长的柑橘栽培历史,在黄岩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橘乡景色。那时城邑四周,尤其是沿澄江一带,一望皆橘柚之园。千株万株,漫无边际。阴历四、五月间,橘花开放,花香四溢,满城春色,美不胜收。八、九月间,橘子次第成熟,果实“累累下垂,殷红可爱,不啻如火球之照炽”。夏、秋荷尽菊残之后,便数橘林风光最美了。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每位品尝过黄岩蜜橘的人,无不对之津津乐道。1953年毛 在接见一位黄岩籍舞蹈家时说道:“黄岩蜜橘,很有名哟!”我国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作者陈景沂是黄岩人,博闻广识,他说:“但知乳柑出于泥山,独不知出于天台之黄岩;出于泥山者固奇,出于黄岩者尤天下奇也。”黄岩橘又有许多优良品种,而乳橘则是古代橘子的品种。现代黄岩有早橘、本地早、朱红、槾、温州蜜柑、椪柑等。而早橘、本地早、槾是黄岩特有品种,早橘则在黄岩蜜桔中首屈一指,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

  如此甜美的黄岩蜜橘,怎少得了传奇故事的捧场。据说橘子从前是仙界百果之王,能治百病,奉为圣果。王母娘娘要将它囚禁瑶池,独自享用。它得到消息,逃到人间,在黄岩扎下根来。王母一赌气,封蟠桃为百果之王,并派猪怪到下界去毁灭橘子。黄岩种橘起初在岱石山下面的澄江边。桔农们种了橘子,马上就被海底爬上来的乌猪破坏掉。橘农们铁了心,一定要让橘子在黄岩开花、结果。橘苗种了被毁,毁了他们又种,父父子子、子子孙孙,坚持了七七四十九年。这种顽强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来了石将军。这一夜,乌猪刚刚窜出江面,山上的巨石突然裂开,跳出一石大人,手举神杖,一杖击毙了乌猪。石大人这一杖有万钧之力,江水都被击断了。后人就叫这地方“断江”。乌猪顺流飘到海门关外,成了椒江口的一座小岛。从此,澄江两岸人民安居乐业,橘树成林,成了著名的蜜桔之乡。石大人也忠于自己的职守,屹立在岱石山上,顶风冒雨,守卫着美丽的橘乡。因天帝拍来的,所以也就称“皇岩”,后来民间就谐音称:黄岩。

  各位朋友,我们今天的锦绣黄岩之旅即将接近尾声了,但是黄岩如锦似绣的地方还远远不止这一处,黄岩上郑乡的黄岩大瀑布风景区是一处省内罕见的大型瀑布群,经有关专家考察后认定是“浙南第一大瀑布群”。景区内自然风光原始,其中黄岩瀑高度约130米,宽约20米,气势雄伟,瀑瀑如画,颇为壮观。在临别之际,我要代表所有黄岩人给大家送上一份“请帖”,欢迎大家再次光临!

锦绣黄岩之旅-第1张图片-非凡网

锦绣黄岩之旅-第2张图片-非凡网

锦绣黄岩之旅-第3张图片-非凡网

锦绣黄岩之旅-第4张图片-非凡网

锦绣黄岩之旅-第5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