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村庄,秀美的居所,祥和安静,是新农村的共同特点。假期里,自驾游览梁子湖,s314省道边发现了一座仿古的村庄,它的面积和规模不大,但里面环境非常和谐,徽派建筑民居多,安静树荫随处可见,还有果园与菜圃,家禽家畜悠然生活,一派世外桃源的观感。由于是路过,拍的景致不多,也没有细问村庄的名字,它就像一座淡入淡出的自然境地。
进入村庄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一排茂密的树林,乡道延伸进去,若隐若现。一般司机到此都会减速,然后慢慢行驶,看着路两边的电线杆、垃圾桶慢慢向后转,电线延伸到树林里,风和日丽的光景,隐隐约约的燥热。村庄在入口有几排宣传栏,写着“生态和谐”的字眼,也有背着竹娄的老人,看着车子进村,驻足礼让,不知道是不是礼让的意思,反正我是觉得有点欣慰。一条路延伸,很多小路分叉,村子里面的布局开始有点乱,随后便集中一处,大概就到了村中心位置吧。
这边看到的一排房屋民居,高度有限,可能有三四层楼,类似裙楼的建筑。近处是一排院子,围着矮墙,里面是前院,有屋顶,铺着黑色的瓦片。现如今,这类黑瓦其实很少见,大多数用的是红色琉璃瓦,或者厚重的红瓦,镶嵌在屋顶,黑瓦白墙,凑成古典意境,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再看房屋主体,白墙和黑瓦,高度升一个台阶,观感更加突出。这样的屋子一两座的话可能不显眼,但出现一大排,且建设完善,看着还是很清爽,其中居住,体验上应该非常舒适。
走到村庄一个角落,看到公共道路旁边修了一座菜圃,面积不大,很可能是一家人腾出的空地,形成矩形轮廓。菜圃的外围用木质栅栏隔开,里面是泥土,被开垦出了四方田埂,种上了番薯,这个季节,正是番薯叶子长势最盛的时候,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很可爱。拍摄菜圃的时候,有一只土狗子飘过,嗅了嗅路面,撒完尿很快消失。将番薯种在路边,完全不担心收成,说明附近不缺番薯,也说明这种作物的生命力强盛,好存活好收成。
记得早些年,我的奶奶就喜欢种植作物,似乎年老的人不动下筋骨就不自在。奶奶那时候也在自家屋前开垦了一块地,种些小葱和大蒜叶,还有生姜、洋姜,等到收成的时候自己在那挖掘,堆满了一块空地。收成了再种其他的作物,空隙里再精心酿制佐料和榨菜,似乎总有忙碌的时候。在这座村子的小菜圃里,我也看到了曾经奶奶劳作的画面,觉得十足温馨,可以说但凡是居住在乡村的农民,从来就没有闲得住的人,耕耘劳作,早就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在村庄的后段,又看到了一大排的民房,风格有些与众不同,虽然整体上类似徽派建筑,但细节之处还是非常独特。比如房屋整体的布局,和一般村庄无异,单栋建筑中间是大厅,两边是卧室,再往上的布局除了窗户不同之外,其他都是等比例复制。楼上的落地窗有铝合金,还增加了一圈木质的中式窗棂,看着别具一格;再就是居中的顶层屋顶,又是一片黑瓦,与前面看到的民房类似,只是这一栋栋民房的规模要更大,有点别墅的既视感。
穿过别墅区域,后面又是一排的菜圃,这个规模是专业种植级别了。菜圃外围种了行道树隔离,绕着主路蜿蜒曲折,菜圃的主体被分成了好几块,估计是几家与几家之间的区分。菜圃里的果蔬,品类丰富,看到的西虹市、秋茄子,还有毛豆,辣椒则是一大块一大块的,红辣椒、青辣椒都有。对了,菜圃的边缘还有黄瓜架子,地上躺着几条冬瓜,个头还小,距离收成之日早。菜圃与民房隔着一条路,这采摘方便,生态自然,简直太方便不过。
绕行到村子后,马路并行到了主干道上,也就离开了村子的范围。想着类似的新农村,不仅在汤逊湖边,甚至在湖北省内其他地方也很常见,新时代新浪潮,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胜利进行,新农村的颜值和生态让人耳目一新。在这样的村庄里生活,一定非常舒适。
标签: 窗子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