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笔钱诗贵 2018-12-11
金陵九闲画院院长曾杰昨天发来信息,内容精彩,“金陵城飘落的雪花,送来了前辈们对《金陵九闲》九位书画家的新年寄语:
原南京艺术学院老院长保彬:有实力,讲团结。
江苏省国画院原书记施永成:显风格,作品强。
原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长陈培光:今九闲明'九贤'。
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何明:人品好,画种全。
李可染外孙女著名画家俞雨华:亦师亦友美名扬!”
文中除去俞雨华稍微年轻外,另外4人皆是年过七旬的老书画家。
这4位老书画家是睿智者,不再为名利所累,讲的话中肯实在无虚。每人仅仅讲了几个字,但字字如金,够金陵九闲受用终生了。
由此可见,金陵九闲干的不错,能入4位老书画家的法眼了。
收到如此厚重的寄语,金陵九闲的九位书画家如同过年一样兴高彩烈。
金陵九闲能同时听到4位老书画家的点评,别的书画中人呢?
说实在的,有人写画了一辈子,也难得到一位高人的点评。
在南京,和这4位老书画家一样德高望重者还有不少。
家有一老是个宝。
能得到这些高人指点,那是许多人渴望已久的事了。
老书画家集几十年的功力于一身,人书俱老,有丰富的经验,能将之传授于后学,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了。
不过,这些老书画家时间很宝贵,还要忙于创作,不会无缘无故聊闲篇,要想接近并不容易。
有的书画中人为此抱怨道:“想接近名家真的好难。要么身边总是被人包围着,找不到请教机会。好不容易面对面,又不知讲什么是好了。”
这种抱怨不对吧?
书画中人每天都生活在矛盾之中,永远没有真正满意的作品,脑海里始终有不同的问题需要解决。好不容易见到了老书画家,哪怕请教一个问题也是好。如此轻而易举就浪费了一次请教受益的良机,只能说明自身在学习上存在问题罢了。
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碰到了瓶颈,自己不知怎么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请教别人。
别人如果不是高手,随便一说,就可能将你引入歧途,害你一辈子。
所以说,真正的高手并不多。既然遇到了,最好别错过。
成名成家之人并非都是浪得虚名,每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如能学到手,岂不是祖上积德,烧了高香。
金陵九闲之所以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能够声名鹊起,除了自身努力外,还与名家关注支持分不开。
这些名家为什么对金陵九闲十分关爱呢?
据我所知,金陵九闲各自师出名门,在恩师的引荐下,出入名家之门很容易。
金陵九闲十分活跃,社会影响广泛,自然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重视。
由此看来,书画中人要想登堂入室,最好的办法是寻求老一辈艺术家指点迷津。
因为人书俱老是个宝啊!(钱诗贵戊戌日记)
标签: 俱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