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

非凡网 158 0

  原标题: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

  元宵由来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东汉明帝时,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明帝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

  唐朝,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就是形容唐代元宵的盛大场景。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1张图片-非凡网


  宋朝时,元宵节是一个狂欢的节日。

  这一天,妇女赏灯游玩,通宵达旦,没有了“男女之别”,男女混淆游玩。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宋朝的元宵节,赏灯五天,人们逛灯市,猜灯谜,人们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时,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

  清朝时,民间灯会盛行,灯火璀璨,且精致奇幻。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2张图片-非凡网


  元宵习俗

  元宵的习俗很多,有观灯、吃元宵、猜灯谜、舞狮子等。

  赏花灯

  正月十五晚上,

  街头巷尾,红灯高挂,

  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

  人们欣赏着各式各样的花灯,

  久久不愿离去,

  红红火火的花灯,

  似乎在祁愿未来的生活幸福平安。

  吃元宵

  元宵原称“浮元子”,又叫“元宝”,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等为馅制成。

  每个家庭,在元宵节这天,

  都要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元宵。

  元宵,正如它的名字一般,

  祁愿家庭团圆、生活甜美。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3张图片-非凡网


  猜灯谜

  在璀璨的花灯中,

  一些有趣的人,会制一些灯谜,

  藏在花灯之中。

  如若有一个人猜中灯谜,

  将会获得格外的奖赏。

  正因为有了猜灯谜,

  这个夜晚,显得格外有趣。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早在汉代张衡的《西京赋》

  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

  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

  《黄龙变》也非常精彩,

  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4张图片-非凡网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

  又称“狮子舞”、“太平乐”。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

  南北朝时开始流行,

  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

  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

  有的在十五,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

  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

  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5张图片-非凡网


  元宵寄语

  元宵节,

  是一个祈愿团圆幸福的节日,

  一盏盏花灯,璀璨光华,

  一颗颗元宵,圆润透亮。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

  诗词君送你三个最暖的祝愿!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6张图片-非凡网


  一愿: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林语堂曾说,幸福无非就是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

  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

  三是跟爱人聊聊家常,

  四是陪孩子做做游戏。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

  平安健康,

  就是最大的福分。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7张图片-非凡网


  二愿:

  有人爱,能爱人

  万千句情话,还是抵不过一句,

  只要你在就好了。

  愿你有人爱,能爱人,

  不要再为茫茫人海而担惊受怕。

  愿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与你立黄昏。

  

点一盏心灯,愿天上人间共团圆-第8张图片-非凡网


  三愿:

  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过去的让它过去,不要回顾。

  未来的,等来了再说,不要空想。

  我们只要抓住现在,做我们所应该做的。

  愿你勇敢前行,成为最好的自己。


标签: 节日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