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江湖的宋版《凤墅法帖》残卷述略
——《凤墅法帖》前帖第三、五、十六、十七卷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宋版《凤墅法帖》四残卷的照片,经内行人告知有相当价值,则引起极大兴趣,虽然是个外行,而且未见原件,还是决心进行学习研讨。这些照片已由收藏者制作成光盘,并叙述了其来源和表达了制作光盘的初衷,笔者依其意愿,将这些碑帖照片奉呈社会,欢迎碑帖学界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的爱好者共同欣赏、研究,并给予指导。
《凤墅法帖》的制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曾宏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创凤山别墅(凤山书院),自号凤墅逸客,故该法帖得名于此。宋理宗嘉熙(1237—1240)、淳佑(1241—1252)年间曾宏父聘请亳社张节摹丹上石,由欧阳信明、欧阳庚等刻工,历经七年,制成法帖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画帖二卷,时贤题咏二卷,涵盖自天圣至绍兴末年各界知名人士墨迹,不拘善恶忠奸。经历七百多年的社会变迁,原《凤墅法帖》大部流散,现今仅上海图书馆存藏十二卷残卷,为孤本,此重新现世的四残卷应为原法帖的组成部分。
《凤墅法帖》是现存最重要的断代刻帖。①此四残卷中的第三卷《东都南渡廷魁帖》缺帖首标题和前十一帖(原计二千六百六十六字,共九片,三十板),存十二帖,涉及的人物有马涓、毕渐、俞栗、沈晦、张九成、汪应辰、黄公度、王佐、董德元、赵逵、张孝祥、王十朋十二人;第五卷《清江三刘帖》有完整的帖首标题(计三千四百六十四字,共六片,二十四板)、涉及的人物有刘敞、刘攽、刘奉世三人;第十六卷《绍兴正论帖 庆元正人帖》也有完整的帖首标题(计六千四百八十八字,共十片,四十板),涉及的人物有胡铨、张元幹、王庭珪、李光、张九成、释宗杲、芮烨、连南夫(连战先祖)、徐林、折彦质、张焘、李弥逊、彭龟年、孙逢吉、章颖、尤袤、郑湜、邓驲、徐谊、倪思二十人;第十七卷《南渡文艺贴》也是完整的(计四千一百四十二字,共七片,三十二板),涉及的人物有孙觌、汪藻、韩驹、陈与义、赵令畤、洪芻、向子諲、陈正同、洪尊、洪迈、章森、谢谔、杨万里、陆游、辛弃疾、何异十六人。每卷后都有曾宏父的跋。以上内容均和容庚著《丛目帖》第三册中所记《凤墅法帖》的内容相符。②此外,第五卷有《续第五卷》四板,计四百八十一字,有任世英、吕祖俭等人的字,《丛目帖》中未见记载。四卷中除张九成是重复出现外,其他人都只出现一次,共五十三人。其中除少数(十五)人外,多数(三十六)人在《宋史》或《宋史翼》中有传,表明其中的大多数人在宋代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每卷卷尾都有鼎形“凤山”印和“清江开国”方形朱文印章。
每卷的卷首前和卷尾后都有名人题字和印鉴,而卷文首尾也有历代名人的印鉴。第三卷《东都南渡廷魁帖》的卷首前名人题识处有清代翁方纲、吴荣光、刘吉甫(应即为刘喜海)、 姚元之(伯昂)、姚晏等清代名士的题识,并有钤章六方,已识读的有“苏陆斋”、“杨彦起”、“翁方纲”、“吴荣光”。卷首有钤章十一方,除“翁方纲”外,其余皆未能识读。卷间有“姚晏” 钤章一方,另有未能识读的钤章一方。卷尾也有钤章十方,皆未能识读。卷尾后有“为弼”、“陈崇本”、“陈希曾”等人的题识。而钤章则有“为弼”的一方,但未能识读;另有“陈崇本”、“陈希曾”钤章二方和未能识读的钤章二方。《马涓与公谨贤甥书》末尾有“曾氏家藏” 钤章。
第三卷《东都南渡廷魁帖》,制帖者曾宏父在卷尾的跋中写道:“右自天圣至绍兴末魁帖二十有三”,清代姚元之则在卷首前题识中说:“此册原刻廿三帖,今亡其十一,存十二帖。”除王佐、董德元外,对另外十人都有简单介绍,并给予相应评价。以下是第三卷十二个人物简介及十二帖名称。
1、马涓,生卒年不详。四川南部人。字巨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科状元。授官雄武军节度判官。善书法。后因指斥蔡京等奸佞,被罢官回乡,不再出仕,后卒家中。
《与公瑾贤甥书》
2、毕渐,生卒年不详。荆州潜江人。字之进。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甲戌科状元。授官膳部员外郎,出知荆南府事。毕渐以文学致身,刚介自立,时人以之为榜样,乡郡以之为荣耀。
《书示帖》
3、俞栗,生卒年不详。江苏江宁人,字祗若。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以上舍生赐进士第。后为述古殿直学士、知江宁府。为官刚直不阿,曾因不满蔡京所为被贬职。《宋史》有传,卷三百五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与判部侍讲书》
4、沈晦(1084—1149) 杭州钱塘人。字文明(一说元用),号胥山。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甲辰科状元。后为徽猷阁直学士。《宋史》有传,卷三百七十八,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风度帖》
5、张九成(1092—1159年) 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壬子科状元。历官著作郎、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反对和议,为秦桧所贬十四年,桧死始得归。后赠太师,谥文忠。《宋史》有传,卷三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万安帖》
6、汪应辰(1117—1176) 信州玉山人。初名洋,字圣锡。南宋官吏、诗人、散文家。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乙卯科状元。主战,为秦桧所贬十七年,桧死方还朝。为人接物温逊,遇事刚方正直,敢言不避。曾搜集苏轼手迹辑刻成《西楼苏帖》。《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分韵送胡丈归建安诗》
7、黄公度(1109—1156) 福建莆田人。字师宪,号知稼翁。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戊午科状元。授官秘书省正字等职。因得罪秦桧被贬,桧死始还朝。工词善文。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宋史翼》有传,卷二十四。
《与朝吉解元书》
8、王佐(1126—1191) 山阴人。字宣子。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因得罪秦桧被外放,桧死乃复官。后曾任户部尚书等职。为官之处,皆以德政著名。《宋史翼》有传,卷十三。
《光膺帖》
9、董德元(1096—1163) 江西乐安人。字体仁。曾历尽艰辛才考取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因有官在身,降为第二名,王佐升为第一名)。后依附秦桧,任副相。后世以“秦桧同党”视之。
《与定功学正书》
10、赵逵(1117—1157)。资州人。字庄叔。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科状元。为秦桧所忌,被贬。桧死方受到重用。因文才佳,有“小东坡”之誉。《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一,列传第一百四十。
《与修武陈丈书》
11、张孝祥(1132—1170) 历阳乌江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状元。因为岳飞鸣冤,遭秦桧迫害,桧死乃复职,官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擅长作词及书法,与张元干合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宋史》有传,《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国史帖》
12、王十朋(1112—1171) 温州乐清人。字龟龄,号梅溪。秦桧死后应试,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状元。历官国史院编修、起居舍人、侍御史等。力主恢复大业。为官颇有治绩。著有《梅溪集》。《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与宫使舍人书》
第五卷《清江三刘帖》的卷首前有翁方纲的题识和签名,还有“铜雀真研之画”、“翁方纲”、“單溪”及未能识读的钤章四方。卷首有钤章九方,皆未能识读。在《刘奉世与持正主客书》的末尾也有“曾氏家藏”钤章。在《续第五卷》卷首下端有“苏 墨缘”的钤章。卷尾亦有钤章七方,除“翁方纲”、“杨守敬”、“星悟**”之外,余皆未能识读。在任世英书后有“任世英印 ”的印章。卷尾后有姚远之跋和杨守敬的题记。最后有“杨守敬印”钤章和一方印文为“星悟**”的钤章,应也是杨守敬的。
第五卷《清江三刘贴》,收入的是刘敞、刘攽、刘奉世的手迹。人物简介和各帖名称如下:
1、刘敞(1019—1068) 临江军新喻人。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官至吏部南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博学多才,长于经学、金石学等,为我国金石学的开山者。《宋史》有传,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
《与十四中舍书》
《与思贡书》
《与十四虞部诸弟书》
《与四叔大卿书》,后有宋人刘清之跋。
《与府推学士书》,后有宋人员兴宗跋。
2、刘攽(1023—1089) 临江军新喻人。字贡父,号公非。刘敞弟。官至中书舍人。长于史学,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亦善诗文。《宋史》有传,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
《与十四哥中舍书》,后有宋人刘淦、黄叔豹、李焘、王十朋、周必正、周必大、刘焞、洪迈、刘诚之跋。
《与君成学士书》
3、刘奉世(1041—1113) 临江军新喻人。字仲冯。刘敞二子,为四子中最优秀者,善文史。元祐党人。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宋史》有传,卷三百一十九,列传第七十八。
《与持正主客书》,后有周必大跋。
《与斯立宣德书》,后有周必大、洪迈、曾宏父跋。
《续第五卷》有任世英和吕祖俭等人的字。
任世英,生平不详。
吕祖俭(?—1200年) 浙江金华人。字子约。官至太府丞。因得罪权臣韩侂胄,被贬。《宋史》有传,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第二百一十四 忠义十
第十六卷《绍兴正论帖 庆元正人帖》的卷首前有吴荣光的题识,并有他的钤章。卷首有钤章九方,皆未能识别。此卷的中间部分有钤章十方,皆未能识读。卷尾有钤章7方,仅“翁方纲”可辨外,其余亦皆未能识读。另有“曾氏家藏”印8方。卷尾后有姚晏题字及钤章。另有他人题识和钤章,但未能识读是何人。
第十六卷《绍兴正论帖 庆元正人帖》人物简介和各帖名称:
1、胡铨(1102—1180) 吉州庐陵人。字邦衡,号澹庵。官至国史院编修,权兵部侍郎。主战,反议和,以直言敢谏著称,得罪秦桧而被贬。善文,且工书法。《宋史》有传,卷三百七十四,列传第一百三十三。
《论和议封氏并尺牍》,后有吕祖俭观款,胡杙跋。
胡杙生平不详。
2、张元干(1091—约1170) 长乐人。字仲宗,号芦川老隐,真隐山人。善词。官至将作少监。主战,被秦桧削职。诗词文俱佳,与张孝祥合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宋史翼》有传,卷七。
《贺新郎词》,后有周必正、周必大、杨万里跋。
3、王庭珪(1080—1172) 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官至直敷文阁。工诗,尤精于《易》,著述甚丰。《宋史翼》有传,卷七。
《送邦衡编修之新州诗二首》,后有周必正、周必大、杨万里跋。
4、李光(1078—1159) 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官拜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和,遭贬。《宋史》有传,卷三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与邦衡编修书》
《眷爱帖》
《幕官帖》
5、张九成(第三卷已有简历,此略),《与邦直权府书》。
6、释宗杲(1089—1163) 宋僧。俗姓奚。宣城人。字昙晦,号大慧禅师。以雄辩著名,声震京师。因与主战派相友善,遭秦桧忌,被剥夺僧籍并流谪。一生多行善事。
《需香帖》
7、芮烨(1114—1172) 名或作煜。湖州乌程人。字仲蒙,一字国器。官至监察御史,国子司业、祭酒。《宋史翼》有传,卷十三。
《闽中帖》
8、连南夫(1086—1143) 安州应山人。字鹏举。官至宝文阁学士,知广州,兼广东经略安抚使。因得罪秦桧被贬。《宋史翼》有传,卷九。
《亲征帖》
9、徐林,生卒年不详。和州历阳人。字稚山,号砚山居士。历刑部、户部、吏部侍郎,龙图阁学士。工书,以篆名家。
《与新仲知府书》
10、折彦质,生卒年不详。云中人。字仲古,号葆真居士。官至签书枢密院事。曾因主战被秦桧贬谪。
《委谕帖》
11、张焘(1091—1165) 饶州德兴人。字子公。官至吏部尚书、参政知事。曾受李纲案牵连被贬。《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宣城帖》
12、李弥逊(1089—1153) 苏州吴县人。字似之,号筠溪。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主战,反和议,后归隐。《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四十一。
《迁居贴》,后有曾宏父跋。
13、彭龟年(1142—1206) 临江军清江人。字子寿,号止堂。官拜礼部侍郎兼侍读,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为官直言敢谏。《宋史》有传,卷三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雨湿帖》
14、孙逢吉(1135—1199) 吉州龙泉人。字从之,自号静阅先生。官至秘书监兼吏部侍郎。为官直言敢谏。《宋史》有传,卷四百零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与知府寺丞书》
15、章颖(1141—1218) 临江军人。字茂献。除集英殿修撰,累官礼部尚书。曾因不依附韩侂胄被罢官。《宋史》有传,卷四百零四,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与判寺大卿书》
16、尤袤(1127—1194) 常州无锡人。字延之,号遂初居士。官至礼部尚书。工诗文,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为官颇有政绩。为藏书大家,编写了中国最早的一部版本目录。《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八。
《高义帖》
17、郑湜,生卒年不详。福州闽县人。字溥之,号补之。权直学士院,刑部侍郎。曾因得罪韩侂胄被贬。
《怀仰帖》
18、邓驲,生平不详。
《秋气帖》
19、徐谊(1144—1208) 阳州人。字子宜,一字宏父。官至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为官有政声,曾因得罪韩侂胄被贬。《宋史》有传,卷三百九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六。
《与判府寺丞帖》
20、倪思(1147—1220) 湖州归安人。字正甫,号齐斋。官至礼部尚书。曾因得罪韩侂胄被革职。《宋史》有传,卷三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光符帖》,后有曾宏父跋。
第十七卷《南渡文艺帖》卷首前有“吴荣光伯荣甫”的题识和吴荣光的钤章。卷首有钤章七方,仅“翁方纲”可识别外,余皆未能识读。在卷中《向子諲(芗林)与茂德迪功书》末尾处有钤章一方,未能识读。在《洪尊与知府殿撰书》末尾也有钤章一方,亦未能识读。卷尾亦有钤章十三方,皆未能识。另有“曾氏家藏”钤章一方。卷尾后有“吴荣光伯荣甫”题识和吴荣光钤章。随后有姚元之的题识。随后有不知何人的题识及钤章。之后有刘绶元的题识和钤章。再后又有姚晏的题识及钤章“姚氏之印”。最后有“ 常”的题识和钤章。
第十七卷人物简介及各帖名称:
1、孙觌(1081—1169) 常州晋陵人。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历户部尚书,知温州等职。曾草拟降金表。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
《与宫使资政书》
《涂宣干帖》
2、汪藻(1079—1154) 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字彦章。善文。主张对金退让。《宋史》有传,卷四百四十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
《桂兵帖》
3、韩驹(?—1135) 仙井监人。字子苍,号陵阳先生。官至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善诗,倡导诗言志的理论。并善制曲。《宋史》有传,卷四百四十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
《与提举承议书》
4、陈与义(1090—1139) 洛阳人。字去非,号简斋。官至参知政事。善诗词,江西诗派“三宗”之一。《宋史》有传,卷四百四十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
《台眷帖》
5、赵令畤(1061—1134)宋宗室。字景贶,自号聊复翁。袭封安定郡王。元佑党人。
《与办道户曹书》
6、洪刍,生卒年不详。洪州南昌人。字驹父。元祐党人。官至谏议大夫。黄庭坚外甥,江西诗派重要诗人。
《筦库帖》
7、向子諲(1085—1152) 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官至徽猷阁待制,除户部侍郎。主战,因反对秦桧议和,被贬。《宋史》有传,卷三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三十六。
《与茂德迪功书》
《与茂德监祠书》
8、陈正同,生平不详。
《魏参帖》
9、洪遵(1120—1174) 鄱阳人。字景严。钱币学家。著《泉志》等。曾因不依附于秦桧势力而被压制。《宋史》有传,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与知府殿撰书》
10、洪迈(1123—1202) 鄱阳人。字景卢,别号野处。洪遵弟。官至端明殿学士。以文学见长。著《容斋随笔》等。《宋史》有传,卷三百七十三,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次韵周丈直院诗二首》
11、章森,生平不详。
《南荆帖》
12、谢谔(1121—1194) 临江军新喻人。字昌国,人称艮斋先生,亦称桂山先生。官至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宋史》有传,卷三百八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
《与无玷判台书》
《小村帖》
《穷居帖》
《无玷判县之官南康诗》
13、杨万里(1127—1206) 吉水人。字廷秀,人称诚斋先生。善诗文,“南宋四大家”之一。一生力主抗金,为官不扰民,晚年拒不出仕。《宋史》有传,卷四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儒林三。
《与知县朝议书》
《与无玷知县诗》,后有杨长孺跋。
杨长孺(1157-1236年) 原名寿仁,字伯子,号东山,吉水(今属江西)人。杨万里子。
14、陆游(1125—1210) 越州山阴人。字务观,号放翁。官至宝章阁待制。一生力主抗金。为官有善政,受民爱戴。“南宋四大家”之一,以诗著称,亦善书法,精行草和楷书。又为藏书大家和烹饪大师。《宋史》有传,卷三百九十五,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与监丞契丈书》
15、辛弃疾(1140—1207) 历城人。字幼安,号稼轩。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以词著称,一生力主抗金。《宋史》有传,卷四百零一,列传第一百六十。
《坎壈帖》
16、何异,生卒年不详。抚州崇仁人。字同书,号月湖。官至工部尚书,出知泉州。曾因与权臣韩侂胄意见不合被贬职。《宋史》有传,卷四百零一,列传第一百六十。
《与判府寺丞书》
《与知府寺丞书》,后有曾宏父跋。
从这几卷《凤墅帖》残卷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人的手迹、书法,还能了解到他们的人文情怀,友谊亲情,思想情操,以及对善恶忠奸的考察等方面的情况。
注释:
① 喻兰著:《碑帖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版,第69页。
② 容庚著:《丛目帖》第三册,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2年9月版,第927—929页,第935—937页。
我的邮箱:qiwangweilai999@aliyun.com
标签: 张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