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宋词,竟引得金主南下,有这回事吗?今天我们说一说。
柳永如此地喜欢着“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江南,一生兜兜转转飘泊在外一心想要归去的柳永,来到江南,也做那吴王妃,接到夫君的旨意“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真的做那江南缓缓归的踏花客。
宋仁宗让柳永在江南缓缓归了至少五六年时光,直至其退休回汴京,柳永在这里写出了一生的得意之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里是东南的风景胜地,是三吴的都会,自古繁华。如烟之柳、彩画之桥,挡风的帘子、翠色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的人家。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白如霜雪的浪花,钱塘江绵延而去没有边涯。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家户户满是绫罗绸缎,争斗奢华。
湖水连着湖水,群山叠着群山,风景如此的美好,有飘香三秋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里吹管奏乐,夜色中划船采菱唱歌,还有快乐的钓鱼老翁和采莲的姑娘。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吟唱烟霞。他日定要画出此美好景致,回京入朝时好向人们夸好。
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符号,柳永创造了他自己的江南!
后来苏轼也来到了钱塘,看见的是“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发现柳永在众人喜流连的风景处,他还是喜欢看人间,他喜欢人,美人最好,没有美人,也看看凡人把人间行出画来。所以,站在钱塘江上,柳永看见的是人间,钓鱼老翁和采莲的姑娘,威风凛凛的骑兵,大家都看风景醉了,而醉了的众人成了柳永诗里的梦。也许当年站在钱塘江上的柳永,没有遇到激情的潮水澎湃,而苏轼看见了潮水涌来,也推涌出他心里的情。所以,遇到什么样的风景,也是要看缘分的。没有潮水的钱塘江,遇到了最好的观众柳永,把它平常的美看出非凡的美,而潮水汹涌的钱塘江也遇到了最好的知音苏轼,看到了无情流水里的儿女情长!
写这首词时的柳永已经移任杭州,据说当时他想要去见杭州太守,无奈其门禁甚严,柳永欲见而不能,于是写此词,去见当地的名妓楚楚说:“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永但说柳七。”于是到了中秋府会时,楚楚婉转歌之,太守马上就邀柳永入座。
而这首词流播到北方,让金主完颜亮闻歌,欣然羡慕于此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江南景色,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而后宋亡。柳永的词,让一个北方的大汉击桌碎案喝一个好字就惊碎了大宋的半壁江山……
标签: 望海潮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