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古词家点将谱》里,我把柳永位列稼轩、后主、东坡、梦窗、易安、白石、永叔、少游之后,排在第九,并作如是评:词情风流,情癫大圣。词因柳七,由短及长,渐入寻常百姓家。
当初之所以发狠要学填词,就是因为喜欢上了柳永的长调慢词。谈及柳词的地位,我认为凭借他的“三创”与“三长”,在灿若星河的千古词家中绝有一席之地。
柳词的三创: (1)拓展了词的形式,创作出大量长调慢词,使宋词融入了更多的情节元素。
(2)丰富了词的语言,许多白话俚语直接入词,使宋词由殿阁声乐变成流行歌曲。
(3)改变了情感艳词的创作角度,作者口吻由先前第三人称的思怨之妇,变成第一人称的浪人游子,使男性词人放胆敢于以个人身份填作婉约词。
柳词的三长: (1)气象博大而幽远,柳词神致空阔,大阖大掩,收放自如。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2)写景真切而具实,摩景状物细致入微,予人身临其境之感。如《戚氏》――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雪梅香》――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3)寄情哀婉而飘逸,柳词虽格调不算高雅,但常让人铭感五内心与共鸣,沉沦但不失俊逸,哀婉但不失风流,情怀之悠远殊不易师法。 如,《曲玉管》――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雨淋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一生,颇负才气,没有功名,穷困潦倒,生年颇不受人待见,鲜见文士好评。北宋时代,文人墨客多写洗炼精致的小令,而长调慢词则是勾栏瓦肆歌妓艺女所专用的。柳永对词的创新突破,不仅没有得到士大夫们的认可,相反,却被视为一种另类和异端,更鄙夷的称其词为“腻柳”,将其归为”狎邪流俗”。文章憎命达,用在柳永身上真的十分贴切。到了南宋,长调慢词逐渐兴起,我想,柳永绝对是功不可殁的。
(图片均自网络)
我是抱庸,致力于原创诗词。欢迎关注交流。
标签: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