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简单,宋朝时的词人柳永做的词妓女们都喜欢,妓女们本来是用唱歌跳舞来取悦达官贵人的,恰好柳永所做的词被谱曲后通俗易懂,华丽丽"很拽"的样子,打个比方,台湾歌手周杰伦最喜欢方文山的词,风格也对口,这道理都一样,宋代的妓女都喜欢柳永的词,故此柳永死后,妓女们自觉的来给他发丧,这个不难理解吧。其实难于理解的是,词人柳永如何堕落到和妓女为伍呢?
柳永原名柳三变,后和妓女为伍,表示不再变化,永远和妓女们打成一片,故改名柳永。他姊妹兄弟众多、排行老七,妓女们亲切称呼他为柳七。北宋著名的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少年时很聪明,又是官宦世家子弟典型的官二代,但是运气不好,屡试不第,宋朝科举三年一试,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柳永对仕途失去了信心。
到了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再次进京参加考试,到了繁华的杭州后,柳永流连于花街柳巷,沉醉于湖光山色、美人温柔乡里,他的词也变得华丽香艳起来。
当考试卷发下来后,柳永想到自己屡试不第,心情复杂愤懑的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写下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的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宋
这首词的大意是:既然考科举功名无望,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为了浮名怎能牺牲开心的事。青春年华是短暂的,及时行乐才是终极目标。也因这首词,以后柳永又称"白衣卿相"。
恰好他的答卷让宋仁宗赵祯看到了,赵祯不喜欢柳永浮华的词,加上他的词有牢骚满腹之意,于是说道:"既然不喜仕途,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言外之意,你丫不是喜欢和妓女鬼混吗?且去妓院填词去吧。皇帝金口玉言,于是柳三变奉旨去妓院填词。
柳永回家后就把"工作室"搬到了妓院,深入群众,了解妓女的喜好,柳永的词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受妓女的欢迎。比如他写的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被谱曲后光为传唱,柳永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苏轼,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妓女,我的词比柳永的词如何?妓女不置可否的说:"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有柳永的词。"妓女继续说道,柳郎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曼妙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笆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柳永一生放浪形骸,"近水楼台"把一生积攒的银子都花在了妓女身上, 据传,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妓女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可看作是"粉丝"对柳永的爱。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其实我觉的柳永不至于如此狼狈吧,妓女既然这么喜欢他,肯定倒贴给他钱的,这好比现在的网红帅哥们,那些美女不是很大方的打赏他们吗?谁不知道妓女们不差钱呢?
撰文/秉烛读春秋
标签: 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