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

非凡网 127 0

  原标题: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

  晚唐诗人陈陶的《陇西行》确是一首妙诗。

  《陇西行四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有人说,这是一首反战诗。

  前两句,壮烈无常,后两句,瞬间伤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五千个英勇的战士,在战场上拼杀,充满了保家卫国的豪情,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却用强烈的反差再现了战场的残酷。

  “无定河边骨”是凄惨的现实,“春闺梦里人”是美好的梦境。

  两相对比之下,寒意彻骨。

  

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第1张图片-非凡网


  女子梦中的人,早已化作了一堆堆白骨,而她还在憧憬着与他的未来。

  犹记得那一年读《唐诗三百首》,依然记得初读这一句时带来的震撼。

  在许多人印象中,唐代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强大的边防,广阔的疆域,万国来朝,那是多么盛大,多么令人向往的盛世。

  也许,史书上短短的几笔,就记载了一场战役。可背后,却有无数枯骨。

  一如诗中的“五千貂锦丧胡尘”,可背后,却是五千个家庭的支离破碎。

  谁没有父母,生养哺育;谁没有兄弟,相互提携;谁没有妻子,牵肠挂肚。

  古时通信不便,谁又能想到,自己牵肠挂肚的儿子、兄弟、丈夫,早已化为了一具白骨。

  

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第2张图片-非凡网


  同为唐代诗人,金昌绪有一首小诗传诵千古,诗名《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短短20个字,将一个少妇想念戍边丈夫的心情写得生动而俏皮。

  可是,如果将《春怨》和《陇西行》放在一起看,便觉得寒意彻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明媚的春天,女子打起树上的黄莺,埋怨它的啼叫惊醒了自己与丈夫相聚的美梦。

  也许,他的丈夫早已化为了一具白骨,再也无法与她相聚了。

  造化弄人,悲从中来。

  

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第3张图片-非凡网


  好的诗,就是有穿越时间的魔力。

  相对于晚唐的李商隐来说,陈陶只是晚唐一个最普通不过的诗人,却因为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而流传千古。

  从古至今,无数人为这两句诗感动: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刻骨伤心,感动顽艳。

  《唐诗三百首》:较之“一将功成万骨枯”句更为沉痛。

  《唐诗解》:余谓是联晚唐中堪泣鬼神,于鳞莫之选,直为首句欠浑厚耳,然经尺之璧,正不当以纤瑕弃之(末二句下)。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

  即使过去了一千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依然打动着所有人。

  知乎答主@Elbereth W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初次听见是在高中语文课,四十多岁的女老师缓缓吐出这句话便开始落泪。

  

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第4张图片-非凡网


  唐代人的悲伤,穿越千年之后,依然常读常新,因为这样的故事,一直在继续。

  知乎答主@铭尘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友为了救人,生命定格在了23岁,战友有一个谈了七年的姑娘。

  姑娘每天都会给战友发信息,他不在的时候,姑娘也发,大概就是每天吃的什么、天空好蓝、你那里热不热之类的。

  给人的感觉就是,哪怕你不在我身边,我也当你陪着我。

  

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第5张图片-非凡网


  他牺牲后两天,姑娘还不知道他走了,信息还是照常发,发发好吃的,发发路上的小猫小狗,发一发,我好想你……

  只记得最后一条消息是:帅字多一笔教书育人,师字少一笔保家卫国,你看咱俩多般配。

  那一刻,忽然想起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明明是春光明媚的午后,明明还鸟语花香莺歌燕舞,却不知千里之外的地方,已然天翻地覆,与万里相隔的夫婿,已天人永隔……

  

他名气不如李白杜甫,写下一首反战诗-第6张图片-非凡网


  人世间的悲剧,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你不知道,忽然哪一天,你所爱的人,悄无声息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你还憧憬着与TA的未来。

  你不知道,没有未来了,再也没有了。

  陈陶离世已有1100多年,“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依然能让人泪目,让人对其中的情感感同身受,也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人生无常,且行且珍惜。


标签: 一首反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