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是属于大唐的

非凡网 59 0

  您可别被这标题吓着,中国古典诗歌多了去了,怎么可能专属大唐?我这个只是一般性概括、指向性发言。根据鄙人的忽悠理论分析,外国有很多唐人街,但没听说有宋人街,清人街的,这个是概括吧;中国人大多数是汉族,没听说叫秦族、东夷族或者明族的,这个也是概括吧;中国人现在喜欢称自己是华夏子弟、炎黄子孙,那也可以算是概括吧,因为史书上也好、考古发掘也罢,还没有发现更有代表性的文明标识。当然,北京猿人和云南元谋人等等,那也是有的,但是文明人不会愿意冒冒失失称自己是北京后裔或者元谋之胄,那是要闹笑话的。

  大唐诗既然也这么有代表性,所以我先忽悠说“古典诗歌是属于大唐的”,多少可以器宇轩昂又马马虎虎忽悠过去。就像大家通常都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在这个组合里,一般不会变动汉唐宋元明的顺序,这个是文学发展的自然结果,周秦汉南北朝不是没有古典诗歌,宋元明清民国现代,也不是没有古典诗歌,实在是因为唐诗就像刘勰老说的“气往烁古,辞来切今,惊彩绝艳,难于并能”的那种气象,这是“古典诗歌是属于大唐的”第一层意思,不忽悠。

  第二层意思,古典诗歌到了大唐,不仅仅是内容丰富,气象万千,而且也像刘勰老表述的那样“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生”、“组织辞令,雕琢性情,金声而玉振”了,何况上自帝王将相公卿大夫、下至黎民百姓妇孺儿童,大家都很喜欢,律绝齐放光芒,声韵也很谐和中古汉语,加上锦绣山川的陶萃,盛唐豪迈奔放的气势,自然就有那么一种“性灵所锺”、“浑然天成”的味道,是新鲜的小鲜鲜,不是味精谷氨酸钠调出来的味道。在高速公路、超市、CBD商务区、高档别墅、私人会所等等现代地方,就着古韵古四声,基本上没有再创作还原的可能,就是在象牙塔里、国家图书馆里面,你也永远不会再找着那创作感觉;在公园里面,旅游景区里面,仿古建筑里面,即使有人不知不觉想起吟咏华丽的古诗词,那多半也是唐诗宋词里面的佳句,而不是自创的仿唐诗句,就算自创出来那么一半句,多半也是“神情悬隔”,打酱油,那种造化意境,能忽悠出来?

  我对现代诗歌,基本没有兴趣,不爱看不爱品味,主要是缺乏觉悟、食古不化、不够时尚;对现代仿古诗词,也多半不爱看不爱品味,因为多半也品咂不出什么味道,有时候品咂出来一些,也更像鸡精,也许我的味蕾有所退化、想象力不够丰富。但我却爱听听流行音乐里面的歌词创作,觉得有些歌词确实写得不错,闭上眼睁开眼,都感觉是那样纯真朴实而富有哲理韵味,而且很有些气象在在,很可能本人是有些俗、有些附庸风雅的假风雅。

  古文运动现在已经不时兴了,韩愈老那时候或许也还时兴,但是时间不算太长吧,就有个相公大人要说“可怜无补费精神”这样扫兴头的话,韩愈老的诗作起码还可以归在大唐名下。有时候刺儿别人,也难防自个儿被别人扎扎,弄出些“水之皮”、“水之骨”的笑料。

  个人修养有限,领悟不来高人的东西,就是这样愚钝,起码我还知道古典诗歌,大唐总归是好的,“不废江河万古流”,所以我最后还是坚持要说“古典诗歌是属于大唐的”,这最后一层意思,像我这样不开窍的凡夫俗子,只能是停留在欣赏和崇拜的层次,对唐诗这样的古典作品,基本上只能做到“不能赞一词”。因为学力亏亏,所以对古典的美,就只能是在水一方,朦胧远望那佳人,慢慢欣赏。反正我做不来索隐与考据,唐朝和我是远隔的一塌糊涂,我就只能空喊几句“古典诗歌是属于大唐的”,远远欣赏就是了。我可以缓步踱在滑溜溜又露水湿透裤脚的草地上,隔着水波望伊人,仅此而已。“水之皮”、“水之骨”,与我有毛关系。

标签: 自创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