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观沧海(请大家多批评)

非凡网 95 0

  魏武挥鞭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我们鉴赏文学作品的第一步,中学老师经常给大家讲的作品背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人对曹操的印象只是《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小说并不是历史,所以我们最好采用《三国志》的记述,虽然有时候历史也是很让我们怀疑的。

   鲁迅先生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文学史家说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很让当时的一些人瞧不起。文学史上说他出身微贱,指的就是这一点,其实曹家既不微又不贱。曹操小时候不是一名好学生,据说他整天斗鹰走狗,就像今天的不良少年。但是有人却看出他非同一般,这个人叫许劭,他对曹操说了一句名言,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在董卓之乱以后果然陷入乱世的泥潭,曹操随袁绍伐董卓后,迎汉献帝于许昌,自任大将军、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破吕布、降张秀、败袁绍、诛袁谭、灭高干。可是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到辽东,依附乌桓单于蹋顿,为害中原。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力排众议,亲征乌桓,因为大雨冲毁道路,只好绕道卢龙塞,陈寿说:“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馀里”极为艰苦。八月到达白狼山,和敌人大队人马相遇,而自己主力尚未到达,曹操经过仔细观察,使张辽为先锋,大败乌桓,斩蹋顿单于。后来袁尚、袁熙被辽东军阀公孙康斩首,北方平定,曹操成为黄河以北唯一的主人。九月曹操班师回朝,路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观沧海》。

   很多人在分析这首诗的时候,都没有提到碣石山的故事,好像他就是一座普通的山,并且还是因为曹操的这首诗而出名,其实并非如此。《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刻碣石门。”《史记·汉武帝本纪》“天子既已封禅泰山,北至碣石”。 赫然有文!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但是他攻灭六国、统一中国、北破匈奴、南并百越,正如李白所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汉武帝也被后人讥评为有始皇之失,而无亡国之祸。司马光认为秦始皇犯过的错误,他也都做了一遍。其实汉武帝时大汉声威远播,无远弗届,使“汉”终于成为一个民族的名字。他们俩人的雄才大略和标炳功业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其匹的。

   曹操的志向从来就不是当一名文学家,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大军事家,大政治家才是曹阿瞒的超级偶像。建安十二年秋九月,铠甲未除、征尘满面的曹操登临碣石山,面对着苍茫无涯的大海,不仅心潮起伏。吕奉先、袁本初岂非英雄,但是我比他们更为优秀,刘备势单力薄、孙权黄口孺子又何足道哉,统一天下的历史重任非我莫属,秦皇汉武的功业一定由我来完成。想到此,满腔豪情喷薄而出,挥洒成这首千古杰作。

   开篇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题直起,提起全篇,以下内容均由此生发开来。主人公伫立峰巅,登高远望,无边风光尽收眼底。“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一眼望去,大海上波翻浪滚,苍茫无际,突兀的山岛耸立于大海之上。两者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一横一竖,苍茫廓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澹澹”,形容大海烟波浩淼摇荡的样子;“何”,何其,就是“多么”,是叹美之词。“竦峙”就是“耸立。

   下面“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具体描绘山岛的景物,但见降褐狭帜旧俨莘泵慌砂蝗簧N恼碌酱思刃戳舜蠛#中戳酥芪Ь拔铮猩健⒂兴⒂胁荨⒂心荆钍拼ⅰ=幼疟史婧鲎倘缫簧蠛龋骸扒锓缦羯椴ㄓ科稹薄U饬骄涫嵌浴八五e!钡木咛迕杌妗O羯锓缰兄患蘩朔浚棋捋蟠笥型掏绿斓刂疲旆缋死耍I讲圆裕皇奔浜7绲暮粜ィ@说呐穑路鹁驮谧髡吆投琳叩亩吆涿W源铀斡瘛毒疟纭罚骸氨眨镏?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悲秋传统。然而,正如李文初先生所说,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描绘出另一幅海景。前面诗人是从平面的角度观察描绘大海,这里则仿佛站在太空之中,眼见海天相接,一望无际,在这雄浑壮阔的大海面前,日月星辰都变得如此渺小,被大海抛来掷去,玩弄于波峰浪尖,日月星辰好像就在你的胸中运行,这是何等的宏伟,何等的壮丽! 沈德潜说这四句有“吞吐宇宙气象”良有以也!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本来是合乐时所加,和正文无关。但是在本篇中,却和正文相得益彰。上面四句使诗人的激情达到顶点,这两句正好以咏叹结尾。正如一首激越的乐曲在高潮处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曹操首先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其次才是文学家。他与戎马倥偬之际,登高必赋,不忘吟咏。他的是大多是借乐府旧题写当代时事,这首《观沧海》就是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篇,《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古乐府《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只剩下“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曹操这首诗的内容,与题意没有一点关系,不过是旧瓶装新酒,老调唱新歌而已。话虽如此,其实在中国文学上却是很了不起的一点变化。正如沈德潜所说:“借古乐府写时事,始于曹公。”

   曹操的诗歌大多描写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本诗全篇写景,是我国文学史上,保留下来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而实际上都是在抒发他的政治胸怀。他不同于一般的骚人雅士,正像开头鲁迅先生说的,他是一位叱咤风云、拨乱反正的大英雄,所以他的诗歌才能有这样吞吐宇宙,包孕日月的气象。曹操的儿子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但是他没有父亲的经历、地位和胸怀,这样的诗是写不出来的。毛泽东《沁园春·雪》发表之后,在当时引起震动,国民党政府组织了很多文人,写了很多首同题目的词,但是没有一首词能够相比,其原因是一样的。

标签: 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