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极》杂志、第三极诗歌论坛与新浪第三极作家群落博客群
联合评出2008中国诗歌十大事件
本文由《第三极》执行主编古岛执笔
2008年5月12日,一场震级为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把中国推入血与火的考验之中!
面对这样的灾难,那些以写作艳情诗、贱民诗为能事的诗人一筹莫展,昔日牛逼烘烘的兽性写作者一个个目瞪口呆,集体失语!这些人骨头太轻太贱,难以负载如此巨大的情感重量。与此相反,一场声势浩大的地震诗歌热却在诗歌之外悄然兴起,渐成燎原之势。这些以地震为主题的创作在各类媒体纷纷亮相,而且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诗歌的形式。但诗歌不是到了这个时候才显得重要;诗歌其实是人类在危急时刻能够抓到的最有力的东西,人们只是顺手抓了过来,结果发现仍然有效。诗歌是每一个民族渲泄情绪最方便的出口,通过诗歌,国家民族巨大的悲伤得以渲泄夺路而出。再深一点来看诗歌或许不只是民族情感渲泄的出口,能够而且应当承担的还要更多。
2008年已经成为历史,回顾一年来中国新诗走过的道路,我们发现诗歌里那些一向被忽视的事件,往往更能标志出中国诗歌的方向,透露出中国诗歌的诸多信息。也正因此,每到年底诗歌界总有各种总结回顾性的榜单出笼,但平心而论,包括第三极在内这些榜单只代表评选者意志,并不构成对中国诗歌的终极裁判。第三极的评选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这些事件必须是诗歌的;二是着眼于对诗歌的实质影响,不在乎它们来头和动静的大小。从本年度来看,一些事情闹得动静也许不能算小,但顶多只与个人或小团体相关,对中国诗歌委实无足轻重。
我们尊重其他诗歌团体的判断,但并不准备放弃思考;但愿这里的评选更逼近真相。
一、继《扑向太阳之豹》之后,著名诗评家燎原又一部诗人评传——《昌耀评传》出版
在中国当代诗歌界,燎原向以杰出的诗才和正直著称。由燎原撰写的《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海子评传》(修订本)、《重读诗人•昌耀诗作精品赏析》,思想深刻而又文采斐然,获得海内外广泛好评,已成为中国诗界公认的经典名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年6月1日出版的《昌耀评传》,是由中国作家协会立项的“2007年度重点扶持作品”,全书43.7万字,配发资料图片30幅,收入诗人韩作荣所写序言——《在谦卑而清澈的光亮中现身》。该书全方位解读诗人昌耀,是已故著名诗人昌耀的评论性传记,对诗人及其作品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独立美学价值。
二、著名诗歌理论家陈仲义撰文提出诗歌“四动”说,试图建立汉语新诗审美标准
陈仲义先生是当代诗歌界为数不多的最具正义和良知的诗歌批评家之一,向以其独立的诗学品格和富有才情的批评文字,对中国新诗颇多建树。继《大象出没的茫茫的森林——近5年网络诗坛诗象观察》等重要诗学论文之后,年初又在《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1月号“新诗标准讨论”专栏发表诗学论文《感动•撼动•挑动•惊动:好诗的“四动”标准》,引起诗歌文学界的极大兴趣。“四动”说以接受上的“感动”为出发点,结合“精神层面上的‘撼动’、诗性思维层面上的‘挑动’、语言层面上的‘惊动’”,合为衡量诗歌文本高下和完整度的标准。从学术角度看,诗歌“四动”说也许还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但在诗歌审美标准极度缺失、诗歌界天下大乱、不少诗人写作茫然失范的当下背景下,无疑为当代诗歌开启了思考的闸门,其学术价值毋庸置疑。
三、《第三极》推出神性写作诗学理论专号,确立第三极神性写作诗学理论体系
第三极文学运动流派刊物《第三极》于2008年5月推出神性写作诗学理论专号。这期诗学理论专号厚达180余页码,携带第三极文学运动首倡人刘诚重磅诗论《神性写作:在诗歌的第三极》、《后现代主义神话的终结——2004’中国诗界神性写作构想》、《神性写作:为万物立言——第三极文学运动根本问题再思考》、《刘诚访谈录:重返天堂之门——从神性写作到第三极文学运动》(主持:白鸦),江南大学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何根生诗学专论《人性极境的深层突进——刘诚和他的第三极神性写作》,第三极诗人理论家十品诗学专论《历史的宿命与人生的交响——论中国当代十大长诗之<命运•九歌>》,第三极青年诗人理论家曹英人《崛起的第三极:新诗发展刍议》、《东方肌理辨析:神性写作之诞生》,青年诗人理论家荣光启的《笔记与随想》,以及南鸥、老巢、安琪、董辑、施玮、古岛、丁成、沔水寒等一大批第三极代表诗人理论家诗学批评出场,标志着第三极神性写作诗学理论体系正式确立。专号以其站立之高、透视当代诗歌纷纭万象思路之清晰、诗学理论体系之扎实周全,使得第三极神性写作超越当下诸多诗学流派,一下子站立到了当代诗歌的最前沿,成为继非非主义之后惟一具有宏大诗学理论背景的前沿诗派;同时专号以神性写作对抗兽性写作(身体写作、欲望写作、废话写作、色情写作、贱民写作)的极其鲜明、毫不苟且的强硬立场,将中国当代诗歌界既成权力格局和运行惯性彻底打乱,一经投放即引起强烈关注。在第三极、诗江湖、北京评论、天涯诗会等诗歌论坛引发的论战,一度如火如荼,经久不息。刘诚为此发表声明:“随着《第三极》第二卷出刊,神性写作与兽性写作的对立与论战急剧升温;极少数伪神性写作败类也跳了出来,一面发泄对第三极的刻骨仇恨,一面借第三极在诗歌界的巨大影响疯狂炒作,试图摆脱此前一直被第三极神性写作遮蔽的不利状态。这是《第三极》第二卷神性写作理论专号出刊前早就料想到的,对于第三极神性写作理论被更多的人了解及其影响力的深入拓展,有百利而无一害。第三极神性写作的出场并不是为了使某些人感到高兴。第三极神性写作理论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它一方面以神性写作理念,向中国诗界传递了一种极其前卫的诗学理想,另一方面对为害中国诗歌数十年的各路诗歌小丑,进行了极其经济和策略的集中打包处理。事实证明,第三极神性写作理论对当代诗歌秩序的冲击力是无庸置疑的,对为害中国诗歌数十年的兽性写作势力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第三极》神性写作诗学理论专号必将深刻影响当代诗歌格局。随着这期理论专号出刊,第三极神性写作将一缕强光投进了中国当代诗歌,列为本年度中国诗歌事件应属当之无愧。
四、由著名诗人老巢主编的《诗歌月刊》(下半月刊)终刊,成为当代诗歌界一大损失
由诗人老巢独立出资承办的《诗歌月刊》(下半月刊)自创办以来,向以一流的专题策划著称于中国当代诗坛。为了办好刊物,在创办之初老巢就特聘著名诗人梁小斌、著名诗评家蓝棣之担任顾问,诗人安琪、刘不伟出任编辑。在老巢的主持下,该刊一向观念新锐,思路明晰、兼容并蓄,精心策划专题、高标准认真选稿,大面积派送赠阅,影响迅速扩展,引致中国诗歌地理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在该刊实施的多种专题策划中,仅记忆深刻的就有“中间代专号”、“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特大号”、“中国新诗90年90家特大号”、“中国博客诗歌特大号”、“中国诗歌地理特大号”、“中国十大诗歌编辑作品专号”、“创办2.5周年及停刊特辑”等。诗人们普遍认为,这本刊物的质量和关注度、知名度和美誉度,均远远超过了母刊《诗歌月刊•上半月刊》。2008年2月,因为刊发某诗歌作品不符合程序而遭有关部门批评招致终刊。据悉当初老巢承办杂志并非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想为当代诗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事实上办诗歌杂志很难赚钱,相反作为独立出资人,老巢个人每年往里投钱累计已达数十万元。老巢曾谈到并不想办一份纯诗歌刊物,而是想把刊物办成以诗歌为主的大文化杂志,让诗歌真正走出小圈子走向社会,看来理想只能暂时向现实低头。
《诗歌月刊》(下半月刊)当然还会存在,只是决不会是诗人老巢主持的那个刊物了。老巢主编的《诗歌月刊》(下半月刊)终刊,成为2008年度中国诗歌最可痛心的损失之一。
五、现代汉诗研究计划2007年中国诗歌排行榜出炉,兽性写作代表诗人名列庸诗榜榜首
2008年1月,“中国南京•现代汉诗研究计划”2007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暨第16届柔刚诗歌奖揭晓。该诗歌排行榜和柔刚诗歌奖评选,由在宁学人、诗人、评论家何言宏、傅元峰、马铃薯兄弟、黄梵、马永波、吴晨骏、何平、育邦、羊霞、何同彬、陈祖君、何平、徐骏、杨四平、邓程等组成的评委会评出,排行榜主要包括:年度好诗榜、年度庸诗榜、年度最佳诗集、年度诗歌批评家、年度诗性人物、年度诗性电影、年度诗歌贡献榜(人物、刊物)。自推出以来广受瞩目,在中国当代诗歌界具有重要影响。今年的榜单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下半身口语诗人伊沙的《崆峒山小记》排名庸诗榜第一名,其同盟、天津口语诗人徐江的《抢自<花火集>》排名庸诗榜第二名,下半身诗人沈浩波、巫昂等都进入庸诗榜。兽性写作诗人集体出现在该榜庸诗榜前列,表明兽性写作已经极其令人厌倦,很难再博得口彩。兽性写作无节制地自我重复大肆泛滥,为自己掘好了坟墓,越来越多的诗人、学者已经把目光聚焦于兽性写作以后。中国当代诗歌美学趣味的拐点清晰可见。
六、汶川大地震引发全民诗歌热,山东作协副 王兆山“鬼魂颂歌”引发诗界一片哄笑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后,以地震为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从无名氏的《孩子,请拉住妈妈的手》发轫,到诗人们纷纷介入,中国无论什么阶层、职业、年龄,写诗或不写诗,几乎都以分行的文字把自己的情感集结起来,这些分行文字被大众传媒统称为诗歌。国内几乎所有的诗歌报刊都以传单、专号、专刊、专辑等形式发表“地震诗”,多家出版社自行选编或由多家作协编选,大都在第一时间,以超常规的速度出版了各种开本的“抗震救灾诗选”。官方刊物如此,诗歌民刊也不甘落后,《芙蓉锦江》、《独立》、《诗家园》等相继推出了“地震诗歌专号”,由诗人黄礼孩主编的广东诗歌民刊《诗歌与人》,不仅及时推出了《汶川地震诗歌》专号,而且迅速推出了《疼痛与救赎: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专号。一些诗人则不失时机地出版了“地震诗歌”专集,评论家则把大地震引发的全民诗歌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全国各地以地震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更是此起彼伏,推波助澜,地震诗歌热渐成燎原之势。在国家民族蒙受巨大灾难的严重时刻,诗歌继1976年“天安门诗抄”之后再一次成为民族情绪渲泄的最佳出口。但对这一现象也存在争议:不少诗人认为诗歌仍然是一种个人性的艺术,地震诗歌热只是空前爆发的民族情绪对诗歌的一次成功借用,并不意味着诗歌艺术的繁荣;也有人干脆把地震诗歌热贬称为诗歌的“大跃进”。值得一提的是,6月6日《齐鲁晚报》副刊发表山东作协副 王兆山的“鬼魂颂歌”,第一首《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以废墟下遇难者的口吻,感叹国家人民抗震救灾的努力,发出“纵做鬼,也幸福”和“亲历死也足”的感慨,并称“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拙劣不堪的“鬼魂颂歌”引发诗歌界一片哄笑,如此“作协副 ”无疑让中国作协难堪,也让全国人民大跌眼镜。有网友提议由王兆山来当丰都鬼城的“形象大使”,也有作家因羞于与王兆山为伍而愤然退出作协,吁请将王兆山逐出作协成为强烈的网络呼声。这一意外插曲也让地震诗歌热深深蒙羞。
七、云南诗人于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引发诗歌文学界强烈质疑
2008年3月,云南诗人于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消息传出激起众怒。由网友华夏于 2008年3月11日发表在一刀中文网的贴子《于坚的鲁迅文学奖是骗来的?诗人们要求摘下“鲁奖”桂冠》综合披露了相关事实。据该文前面的编者按介绍,早在2007年10月8日鲁迅文学奖评审期间,云南作家项兆斌就向全国作协和作协领导书面反映于坚曾经大骂鲁迅。评奖结果公布后,87岁高龄的《华夏诗报》总编野曼致电“一刀中文网”,对于坚获鲁迅文学奖提出质疑。署名晓黎的文章《于坚谩骂鲁迅已真相大白》,以大量确凿证据披露了于坚攻击鲁迅的诸多事实。多年来一直在当代诗歌界孤军奋战、痛批于坚的著名诗人理论家刘诚闻讯奋起声援。在刘诚写给中国作家协会的公开信中写道:“自鲁迅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颁发给云南诗人于坚以来,诗歌界的强烈质疑从来就没有停息,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我们认为,这些质疑和反对是有道理的。在诗歌界,谁都知道于坚是以起劲地反鲁迅、恶毒地咒骂鲁迅起家的。于坚是中国诗歌界臭名昭著的色情诗派——下半身诗派的老祖宗和最起劲的吹鼓手,中国诗歌的日常化、低俗化、色情化、垃圾化就是从这个名叫于坚的诗歌写作者开始的。以于坚为首的兽性写作势力,以黑帮的方法组织帮派,仗着帮派势力强大和少数批评家的无耻吹捧,历经近二十年畸形发展,已成为为害中国诗歌最烈、持续时间最长、恶劣影响至深且巨的中国当代诗歌之癌。这样的诗人恶毒咒骂鲁迅是必然的,不咒骂那才叫怪。将以‘鲁迅’命名的全国诗歌最高奖颁发给这样无论人品、还是诗品都没有多少地方值得称道的诗人,是对鲁迅和诗歌的双重侮辱,是登鼻子上脸,在全世界面前朝死去的鲁迅泼屎泼尿。”“鲁迅文学奖评委会背离鲁迅先生最热烈地热爱着所是、最激烈地痛恨着所非、与历史上一切腐朽黑暗势力决不合作、不共戴天的强烈社会批判精神和中国政府设立鲁迅文学奖的根本宗旨,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诗歌奖颁发给于坚这样渺小和丑陋的兽性写作诗人,表现出对鲁迅先生和当代诗歌进程的极其可笑的无知,刘诚认为,鲁迅文学奖是继茅盾文学奖之后,由中国政府设立、由中国作家协会承办、以鲁迅英名命名的中国文学最高奖,对中国当代诗歌和文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鲁迅文学奖颁发给什么人、什么作品,是举世瞩目的大是大非,天下诗人都有权过问和监督。为了捍卫鲁迅文学奖的权威和公正和当代诗歌的尊严,刘诚代表第三极神性写作诗人群呼吁中国作家协会“履行神圣职责、纠正错误,从兽性写作代表诗人于坚头上摘去鲁迅文学奖桂冠!”此信在刘诚新浪博客张贴后引起巨大反响,得到了第三极数十名核心成员及一大批网络诗人认同,数十家网站转载。一批网友纷纷登录刘诚博客留言,表达“坚决支持”态度,认为此信“客观策略,有理有节,大义凛然,掷地有声,发人深省”。青年诗人蔡一玲还分析于坚所以坐大,固然有深刻的时代原因,但一些无良批评家的吹捧也是重要原因。最后写道:“你早在多年前就看出了以于坚为代表的色情诗派对中国文学的破坏和对青少年的毒害,说明你是火眼金睛。”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起而为于坚辩解,网上多种意见尖锐对立,最终因为中国作协态度暧昧,迄无下文。
八、由姜红伟编著的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出版,填补了八十年代诗歌研究的一项空白
由姜红伟历时一年完成的《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于2008年4月由黄河出版社出版。这是由诗人姜红伟个人出资撰写出版的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全书32开本,30万字,620余页,全书首次披露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内幕,全面回忆了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运动的历史,填补了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书中涉及200多位代表诗人的创作简历、1000余名校园诗人名录、1000余家有影响的校园诗歌文学社团情况、500余家校园诗人自办报刊的历史。同时附录当年有影响的校园诗歌代表人物撰写的回忆文章80余篇、代表作品100余首、珍贵历史图片资料260幅,还收录校园诗人当年和现在的地理位置图2幅以及100余位校园诗人近况介绍。该书一经出版即引起广泛关注。
九、《中国当代汉诗年鉴》(2006-2007年度合卷)出版,引起诗歌文学界广泛关注
《中国当代汉诗年鉴》由贵州省文联主办,诗人张景主编、南鸥任执行副主编,诗人海啸与诗评家谭五昌担任常务副主编,并邀请了王家新、徐敬亚、程光炜、张清华、沈奇、陈仲义、杨远宏、杨匡汉、洛夫、唐晓渡、王明韵、梁平、王久辛、树才、杨志学、安琪等诗人、诗歌评论家担任编委,全面指导《年鉴》的编选工作。从筹备创办、稿件编选到出版,前后历时近两年。新近刚刚出版的2006-2007年合卷厚达600余页码,收入不同写作倾向实力诗人诗作千余首,共分诗人街区、实验高地、诗歌群落、星星点灯、国际汉诗、理论前沿、诗学栅栏、现场八个栏目,力图多视角、多向度、全景式展示当下汉语诗歌多元创作格局,为中国诗歌提供一个独具诗学魅力和精神品格的权威选本。《中国当代汉诗年鉴》的创办,必将为中国当代诗歌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
十、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第六届评奖揭晓,青年诗人杨键获2007年度诗人奖
4月13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第六届获奖名单揭晓,青年诗人杨键以组诗《古桥头》获“2007年度诗人”,诗人舒婷和诗评家陈超分别获“2007年度散文家”和“2007年度文学评论家”。前五届获得年度诗人奖的依次是:于坚、王小妮、多多、李亚伟、雷平阳。“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发起、《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联合主办,自设立以来,以标榜独立、创造、公正,提倡“反抗遮蔽、崇尚创造”的坚定立场和透明的评选程序,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该奖历届获奖名单上,我们看到了不少杰出作家的名字。但在诗歌奖的评选取向上,先后急不可待地为于坚、韩东等兽性写作诗人颁奖,鼓励兽性写作的倾向一向相当明显。杨键的诗注重细节,低吟浅唱,一向深得各类奖项青睐,但这次获奖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杨键的诗味道纯正,并无兽性写作的蓬头垢面、黄色下流和乌烟瘴气。而从诗歌成就看,杨键在当代诗歌的背景下是优秀的,但却并不是十分突出,强于杨键的大有人在。也许对一个年轻的奖项不应苛求,由国家用纳税人的钱设立的鲁迅文学奖,评奖过程动辄几年,花去银子无数,不是一样疑云重重,几乎每一届都饱受诟病吗?奖项的设立是神圣的,但任何奖最终只能由具体的人评出,不可避免地要深深打上人的烙印。事实上要求评奖完全公正是不现实的,只要有评委就一定有主观影响,特别是诗歌,长期以来诗歌批评和诗歌标准的缺失,导致诗歌被割据瓜分,指鹿为马的事在诗界早成常态。人们也许指望评出一流的诗歌,最后评出的充其量只是评委的一流,而不是中国诗歌的一流,虽然它一定打着中国诗歌的旗号。从这个角度看,对任何评奖都不能期望过高,包括在世界拥有巨大影响的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的评委只有时间,真正的文学在评奖之外。如果我们对评奖还有希望,只能寄望于它的将来,寄望于控制这个奖的评委中能多出几个有良知的人,寄望于评奖规则的进步,最终能像诺贝尔文学奖那样,将评委与文学名利的角逐完全隔绝,为评奖的公正创造必要的条件。
(本文欢迎广为转贴,并将在大型文学刊物《第三极》第三卷正式刊载)
2009年1月10日
标签: 诗歌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