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梦(转载)[已扎口]

非凡网 54 0

  转载自-公益网站“玫瑰余香”/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送人香草,心自芬芳!

  在江西修水县的县志里,记载安徽芜湖县的女子转世为江西修水县的黄庭坚的一段故事。

  黄庭坚号山谷,是宋代大文豪,和东坡居士齐名,人称苏黄。黄庭坚二十六岁出任芜湖知州,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老太太叫他吃芹菜粥,他吃得津津有味,醒后仍觉口中有芹菜味,老太太的形象犹也历历在目,但他以为是自己公务忙碌成梦,心中不太在意;到了第二天晚上,又做了同样的梦,令他感到非常惊奇。于是,他决定前去查访。循着梦境,不知不觉走到了梦中之家门口,他敲开大门,一位老太太出来,一见正是梦中人。乃问:“老人家,这两天,你是否曾叫人吃芹菜粥呀?”答曰:“昨天是我女儿的忌日,她生前喜欢吃芹菜粥,所以我煮芹菜粥放在她灵台,叫她吃芹菜粥。”又问“你女儿生前爱好什么?”答:“诗词、文学、字画、歌舞都爱好,就是不肯嫁人!”说完,指着一个书柜说:“这是她的遗物,因找不到钥匙,至今尚未打开过。”黄忽然灵机一动好像想起了什么,乃曰:“老人家,您到您女儿住房的某处找找看。”老太太果然在黄所说的地方找到钥匙,老太太开柜,黄一见柜内字、画、文稿等,很合心意,好象自己曾经作过这些作品。又问:“老人家,您女儿死了多久?”答:“27年了!”黄时年26岁,一听“心中有数”!乃诚恳地说:“老人家,我觉得您和蔼可亲,想拜您为义母,由我照顾您好吗?”老太太自然欢喜答应。事后黄作诗云:似僧有发,似俗脱尘;做梦中梦,悟身外身。

  黄庭坚感悟了转世轮回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王阳明金山寺奇遇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因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筑室攻读,创办阳明书院,世称阳明先生。著有《王文成公全集》,其中《传习录》和《大学问》是重要哲学著作。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

   王阳明五十岁那年,有一次到江苏镇江金山寺朝拜。 知客师陪著他信步浏览,他觉得寺中的景物非常熟悉,一草一木似曾相识,不知不觉,两个人走到一间门窗紧闭的关房之前,只见房门上贴了一张封条。阳明先生左右观看,觉得好象曾经住过这个房子,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请知客师打开关房瞧个究竟。 知客师连忙道歉说:“对不起!这间关房是我们一位老祖师五十年前圆寂的地方,里面供奉着他的全身舍利,他老人家遗嘱交待不可以开启,请您原谅,千万开不得。”

   “既然房子设有门窗,那里有永远不能打开的道理?今天无论如何请您慈悲开下来看看!” 在阳明先生一再请求下,知客师只好极不情愿的打开房门,让王阳明进去。昏黄的夕照里,只见一位圆寂的老和尚端坐在蒲团上,王阳明仔细一看,咦!怎么和自己的容貌如此的相像?举头看去,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王阳明的前生就是这位坐化的老和尚,昔日自闭门扉,今日还来自启,为后世子孙留下一点证明。

   为了纪念这件事,王阳明在金山寺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欧阳修亲历的转世实例

  欧阳修在颍州做知州时,颍州一官妓名卢媚,口气有莲华香味。有僧人知其宿命,言此妓前世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临终起淫意,一念之差,遂至于此。

  欧阳修好奇,乃问卢媚云:“曾读《法华经》否?”答云:“失身于此,哪有时间诵经。” 欧阳修命人把《法华经》给她,则读诵如流;再给她其他经典,则不能读。以此知僧言可信矣。

标签: 黄庭坚诗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