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分类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2.平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3.恶谥,如:厉、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注:由于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这在古代是比较反感的事情。所以北宋做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
标签: 范仲淹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