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谥号文忠,岳飞谥号武穆,诸葛亮谥号忠武……这些谥号如此响亮, 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这些谥号和它的主人直接联系起来, 譬如岳武穆,譬如林和靖……但需要注意的是,既然这些是谥号,那么谥号 的主人在生前既不可能知道自己将会有这么一个响亮的号,更不可能在生前 就有人这样叫他。
但在有的电视剧里,就有人当面称呼诸葛亮为武侯,在文 学作品中,也有人在岳飞面前尊敬地称他为岳武穆。这些都错得太离谱了。
溢号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在古代,帝王、后妃、诸侯、大臣等去 世后,朝廷往往根据他们平生的事迹行为和道德品质,追加他们含有总结评 价性的称号,这个称号就叫“谥”或“谥号”。
可以这样说,谥号是对一个 人一生整体表现的综合评定。
谥号始于周初,秦朝曾一度弃置不用,汉初又得以恢复。当时有专门用 来评定谥号的法令,史称谥法。这是对死者生前行为、品德进行总结和评价 的法令,是维系封建礼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
古人曾如 此高度评价过谥法在劝诫臣民中的巨大作用:“古之圣王立谥法之意,所以彰 善恶,垂劝戒,使一字之褒宠,逾绂冕之赐;片言之凌辱,过市朝之刑。”
谥号分官谥、私谥两种。官谥是礼官给皇帝上奏,由朝廷授予。私谥则 是由死者的亲友、门生、故吏所加予的谥号。
私谥始于春秋末期,盛行于宋 代,有私谥的人,一般都是有名的文人学者或隐士。
从内容上说,谥号又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三种。文、武、仁、昭等就
属于美谥。譬如汉文帝的“文”,就代表着经纬天地,道德博闻,慈惠爱民, 勤学好问,修德来远,坚强不暴,德洽四国,化成天下。
怀、灵等就属于平 谥。而厉、荡等则属于恶谥。但不管美谥还是恶谥都是在谥号的主人死后的 追认,因此,任何人生前都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谥号。
标签: 范仲淹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