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谥号”?

非凡网 51 0

谥号,是在我国古代,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 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 于人。”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 廷赐予。不同朝代对帝王和大臣的谥号的字数的规定是不同的,如明代规定皇帝的谥 号为17字,亲王为1字,大臣为2字。例如明成祖的谥号为:后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 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 成仁皇帝。

古代除对帝王可以称呼其“谥号”外,称呼大臣、学者名流的“谥号”也是一种 尊重的称呼。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为他们的别名,如岳武穆(岳 飞)、陶靖节(陶渊明)等。

标签: 范仲淹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