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深受百姓爱戴,被立生祠,后来百姓为何又砸毁生祠?

非凡网 138 0

狄仁杰曾被荷兰人高罗佩称为“东方的福尔摩斯”,任职大理寺丞时,一年处理案子高达1700多件,无一人上诉伸冤,可见其能。同时,他在宁州、魏州等地任职期间,勤政廉洁,造福地方,深受百姓爱戴。百姓感其恩,自发为他立有多处生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有一处生祠竟然被愤怒的百姓砸毁。

狄仁杰深受百姓爱戴,被立生祠,后来百姓为何又砸毁生祠?-第1张图片-非凡网

生祠,古代信仰民俗,专为活着的人建立的祠庙,以示感戴和崇仰之情,并加以奉祀。

《旧唐书·狄仁杰传》有记载,“仁杰尝为魏州刺史,人吏为立生祠。及去职,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原来,公元696年,契丹侵犯冀州,民心浮动。为稳定局势,武则天重新起用遭受陷害被贬的彭泽县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狄仁杰上任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很快稳定了军民之心,深受百姓爱戴。数年后,因政绩斐然,被调往朝廷任职宰相。当他离开时,百姓为感念他的勤政之德,自发为他建造了一座生祠。其实,在此之前,狄仁杰曾任职的宁州、彭泽等地,都有百姓为他立的生祠。不得不说,狄仁杰是一个为民实心办事的好官,深受百姓爱戴的良臣。

狄仁杰深受百姓爱戴,被立生祠,后来百姓为何又砸毁生祠?-第2张图片-非凡网

期间,狄仁杰有三个儿子,长子狄光嗣,生性沉稳,颇有乃父风范,累官至骠骑大将军;次子狄光远,忠厚老实,虽然曾官至州司马,但他却甘愿留在家中孝敬父母;三子狄光昭,虽然德行不端,却颇会耍弄小聪明,因此又很受家中老人宠溺。为此,狄仁杰针对狄光昭的品行,给他在家乡魏州谋得一份司功参军的官差,想着毕竟是家乡,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事情来。然而,狄光昭上任后,仗着父兄之威,贪财好色,横行乡里,将整个太原城闹得的鸡犬不宁,百姓怨声载道,却又拿官老爷没有办法。忍无可忍之下,愤怒的百姓纷纷拿起锄镐等工具,将狄仁杰的生祠砸毁。

狄仁杰深受百姓爱戴,被立生祠,后来百姓为何又砸毁生祠?-第3张图片-非凡网

相比之下,狄仁杰的次子狄光远却更加的令人称道。当初,狄仁杰被左台中丞来逡臣诬陷,武则天听信谗言,并未听其辩解,便将他下入大牢。为了能够申冤,狄仁杰悄悄写了一封血书,塞进了棉衣之中,并托付狱卒将这件脏衣服送给家人清洗。狄光远接到棉衣后,略一沉思,便心有所悟,通过仔细检查棉衣,找出血书,呈送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看后,心知冤枉了狄仁杰,随诏其上殿奏对,最终洗刷清白。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以此而言,儿子之失父亲担,狄仁杰生祠不砸并冤。但此事也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优秀的儿女是父母之福、全家之福,更是儿孙之福。反之,将会是父母的“黑锅”,全家的罪人,个人的罪孽。所以,为人父母,无论职位多高,或者事业多大,还是平凡的忙碌,都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女子的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李双江之子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