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一戒(少儿不宜)

非凡网 84 0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关于贾岛,最为流行的故事就是"推敲"的典故。其冥思‘僧敲月下门’乎?抑或‘僧推月下门’乎?,以至于竟然冲撞了京尹兆韩愈的车队而不知。据传,‘十年磨一剑’一说便是出于此人笔下。在晚唐,贾岛为"五律"的领袖。又传,他文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无本。后还俗。古人云:“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

   就这么一个书呆子,他可能风流么?否!但是,偏偏有好YY者,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情色得无以复加,说什么鸟、僧是那话儿的暗示。此五律前面没有铺垫,后面没有回味,怎么可能就如此突兀的情色了一次?想YY尽可以拿自己的小姨子幻想一番,干吗跟古人过不去呢,真令人费解。

   所以佛门八斋戒不可不戒,人世间,这事儿不知搅出多少麻烦。此戒不戒便会心猿意马,心猿意马则心不静,心不静则不能入定,不能入定则难见佛性,无佛性则无缘佛祖。阿弥陀佛。

   电影《少林寺》:

   方丈:“尽形寿, 不杀生, 汝今能持否? ”

   觉远:“能持”

   方丈:“尽形寿, 不淫欲, 汝今能持否? ”

   (觉远不敢说爷们儿不持,害怕说了会被要求挥刀自宫,忙抬头看看牧羊妞,那妞一阵伤心、痛彻心扉、挥泪而去)

   觉远:(结结巴巴地)“能...持”

   可见,该戒的不戒则徒乱人心,入红尘别入佛门,入佛门先出红尘。南无阿弥陀佛。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按照一般的解释,久经离乱,草堂刚成,(唐)杜甫心中十分高兴,有客来访,更是情不自胜。且来者乃一县令(明府),喝到最后不过三个男人举杯,不关情色什么事儿。

   但是,这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到了现代便暧昧了很多,花径、蓬门被好事者认真的解释为那处所。‘花径不曾缘客扫’成了自辩清白的词儿,‘蓬门今始为君开’成了献身的暗号。也难怪呀,一女子若含情脉脉地盯着你的眼睛说‘蓬门今始为君开’,你还能理解成别的不成,赶紧拜倒在石榴裙下,别理杜甫了。

   《喻世明言》:

   那新任知府要坏大和尚的修行,着红莲前往,红莲使出手段让和尚栽了。故而,有‘可怜几滴菩萨泪,滴入红莲两瓣中’之说。家也出了,戒也持了,苦也忍了,终究被人家的色香味拿下,当了裙下之臣。佛门这一戒,持乎?不持乎?

   守身如玉乃是一美德,守不守得住,那要看因缘。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善哉。

  注:“形”是具有形体样相之色身。‘尽形寿’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尽其一生’。

标签: 贾岛 题李凝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