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 宾 王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唐初诗人。资质聪颖,7岁时因对客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而才名远播。少年时随母赴山东博昌父亲任所。不久,父殁任上,因殁任上,因贫,就地营葬。接着,奉母移居兖州瑕丘(今山东济阳县西),养亲抚弟,处境艰困。20岁到长安应度,不第。回瑕丘,艰苦勤奋,博览群籍。后由地方官推荐和父执的汲引,到长安做了5年府掾之类的小官。因为人刚直豪爽,讲求气节,不能取悦于权贵,33岁时被借故罢职。离京赴豫州,担任道王(李元庆)府掾曹,前后六年。李元庆有意拔擢,特谕宾工“自叙所能”。宾王却耻于“自媒”、“炫能”,不屑“靦容冒进,贪禄要君”。上《自叙状》,婉言谢绝。不久,离道王府回齐鲁,自显庆元年(656)至乾封二年(667),赋闲家居首尾十二年。
乾封二年,宾王49岁,再度入京。经人推荐,对策中选,授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十。咸亨元年(670)初,获谴离朝,从军边塞。先赴西北,后到西南,其间曾淹留蜀中。在军中五年,创作不少雄浑悲壮、慷慨激昂的边塞军旅题材作品,开有唐一代边塞诗先声。
上元元年(674)冬,宾王离蜀回京。次年初,出任武功主簿。三年夏,调任明堂主簿,创作长诗《帝京篇》,一时朝野传诵,誉为绝唱。仪凤四年(679),调任长安主簿。不久,擢侍御史。由于耿介正直,直言进谏,被诬赃下狱。写了一系列诗赋以明志。《在狱咏蝉》即其一:“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鬃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托物寄怀,借蝉自喻,怨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永隆元年(680)冬遇赦获释。
永隆二年夏,贬为临海丞。七月,顺道过故乡义乌,安葬母亲。八月到临海上任,历时三年余,郁郁不得志。文明元年(684),因事赴京勾留。时武则天临朝称制,为了笼络朝野,下令“大赦”,“职官五品以上举所知一人”。大将军程务挺拟表荐宾王参预典选,但宾王此时无意仕进,婉言辞谢。旋即离京东下,留滞扬州,和徐敬业等人密议,起兵反武。是年九月,徐敬业自称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署宾王为“艺文令”,负责案牍。他起草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轰动朝野,旬日之间,天下反武势力集结十多万人。武则天派李孝逸领三十万大军前往镇压。徐军缺乏支援。十一月敬业兵败,在逃亡途中为部将王那相杀害。宾王于混乱中跳水遁逃,不知所终。后,有说他在灵隐寺落发为僧,有说客死江苏南通,但均无信实材料可证。现南通狼山有“唐骆宾王墓”。本县廿三里乡丁店村北原有宾王衣冠冢,规模颇宏,“文化大革命”时遭毁。
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一生创作的诗文,数量浩瀚,杨州起后败亡时大量散失。武则天死后,鲁人郗云卿奉诏辑集行世,所收仅数百篇。留存至今,只有诗一百卅首,文卅多篇。清代乡先贤陈熙晋辑《骆临海集笺注》10卷,笺释精审,为传世佳本。
焦大案:今南通有骆宾王墓,应是后人附会。
标签: 骆宾王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