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字观光(公元前626或627—公元前684后),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与卢照邻、杨炯、王勃并称“初唐四杰”。骆宾王从小就聪明过人,被世人称为“童童”。其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咏鹅》更是朗朗上口。骆宾王的幼年生活大部分是跟随父亲奔波,此时的生活还算平稳。后来他父亲死于任所。孤儿寡母,骆宾王又还缺乏处世经验和应变能力。幸亏他的父亲为官清正,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人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料理丧事。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也为了自已的仕途前程,骆宾王决定上京赴试。期望春闱一搏,鹏程万里,然后辅君佐国,建功立业,以实现祖、父对自已的热切期望。因为他性格比较耿直,敢想敢说,因此带着一种诗人的浪漫气质,往往同许多人搞不好关系,受到官场的排挤,所以他做小官几次被罢官,但他用世之心始终不减。
后来骆宾王作了奉礼郎。大约大约是诗文界有地位的朋友举荐,骆宾王担任奉礼郎不久,又兼任东台详正学士。后者是学术机构的职务,地位与影响比奉礼郎为高。后又遭小人陷害被罢免了官职。正在骆宾王失落时,西北边境发生战争,骆宾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这些亲身经历,使他获得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天山积雪、交河绝塞、戈壁流沙、边庭落日,加上戍楼烽火、野气狼烟,拌和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思和羁旅的感慨,凝铸成一首首情真意切的军旅诗歌,成为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声。
骆宾王的仕途始终不平顺。最后他参加了讨武军队。大军被灭后,骆宾王的下落也成了一个谜,生死未卜。
标签: 骆宾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