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首《咏鹅》让骆宾王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诗人。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诗文并茂尤其擅写诗作,留给我们有比如《帝京 篇》等名篇,让他名扬天下的就是其起草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讨武氏檄》,就连 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后不由得感叹“宰相安得识此人?”公元683年,这时候的骆宾王在其老家浙江的临海县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官, 这一年冬天,长期病态的高宗扶鸾而去,遗诏立太子李显为皇帝,因为高宗在位的 时候,武氏已代替高宗掌握朝政达几十年,权力的充斥使她无法放弃这至高的权 柄,她废长立幼,以便自己独掌大权。
为了巩固皇权,她下令排除异己并大肆诛杀 唐室勋臣,并设立间谍机构,当时人人以告密自卫。整个帝国陷入了惶惶不安之 中,这时的骆宾王亲眼目睹了武氏集团犯下的种种恶行,心中愤懑不已,于是他就 联合当时仍握有兵权的徐敬业准备起事伐武,就诞生了《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这 样义正词严,气势恢宏的檄文,并确立了“拥戴李显,匡扶唐室”的政治主张,起 义军开始形势很好,后因徐敬业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被武则天派兵围剿。
公元684年,这场历时仅3个月的起义就在扬州城下宣告失败。当天晚上骆宾王、徐敬业等准备连夜坐船逃往高丽,由于徐敬业的部下叛变, 徐敬业被杀,但是骆宾王的去向却不为人所知。说法一:诛杀。《资治通鉴》明确地记载了起义军失败后徐敬业、骆宾王被叛军诛杀的场景; 《旧唐书》也肯定了诛杀骆宾王的事实。
说法二:逃跑。《新唐书》却记载了是骆宾王在兵败后逃跑。在武则天死后,李显即位,为了表扬骆宾王为大唐江山作出的牺牲,他下令郄 云卿在全国各地搜集有关骆宾王的诗作,并要求对其兵败后的下落做出严密的调 查,在兵败后他接触了哪些人,还有遍访骆宾王的好友,起初郄云卿认为骆宾王可 能已被叛军诛杀,但是随着调查的深人和得到的线索越来越多,他便提出了逃跑这 个说法。
说法三:出家。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在杭州灵隐寺,碰到一个老和尚替他对了两联妙句:“楼 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据说此人就是骆宾王。但是后有人去找再也没有找见。2005年,中央电视台《见证发现之旅》栏目播出专题片《骆宾王》。浙江师范 大学中文系教授、骆宾王研究专家骆祥发向媒体公布了自己多年研究骆宾王下落的 结果,他说骆宾王兵败被诛杀的论证值得怀疑,因为官方的史册完全出现两种不同 记载,这本身就值得商酌。
他也提到在他家的宗谱上面也有关于骆宾王逃出后隐身 在江苏南通一带的芦苇荡,辗转一段时间后,客死南通、埋骨黄泥口的记载,终年 70岁左右。
标签: 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