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国想到屈原及国家统一

非凡网 47 0

  由爱国想到屈原及国家统一

  (2009年)

  谌必民

  爱国是人人爱谈的,也是人人自夸的。谈到爱国,就让人想起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同时主持外交事务。由于他性格耿直,遭到群小的谗言与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05年),张仪由秦至楚,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而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五(前304年),屈原因反对楚国与秦国订立互为婚姻结为昆弟之国的黄棘之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实施亲秦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所挚爱的楚国又称荆、荆楚,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从楚熊蚤前???年至昌平君前223年,计45位君王,灭掉了蔡、息、 英、罗、随、江、陈、唐、蒋等若干国家,其中所灭息国留下了一段传扬千古的哀婉故事:春秋时陈国人妫氏,容貌美丽,艳若桃花,嫁为息国君夫人。一次,息夫人回娘家陈国探亲,路经蔡国,顺便探望嫁与蔡哀侯为夫人的姐姐,姐夫蔡候贪恋息夫人美貌,在席间对息夫人轻薄无礼,息夫人大怒,回国向息候哭诉,息候盛怒之下,设计与楚国密谋图蔡,蔡侯兵败被俘,伺机报复息候,遂向楚文王进馋言,极力赞誉息夫人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公元前680年,楚文王灭了息国,将息夫人抢去做夫人。息夫人怀念故国,牵挂息候,虽为楚文王恩宠,并为其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之一便是有名的楚成王.但她三年不与楚王说一句话,楚文王问她缘由,她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左传》庄公十四年)。 后来的小说《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写袭人再嫁蒋玉涵时那种求死难舍、欲罢不能的无可奈何的悲伤心理时引用了此典,曰“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后来屈原在世时,楚国又兴兵灭了越国(一说在公元前334年楚威王时,一说在公元前306年楚怀王时),据有了今江浙之地。在七国中楚国土地最大,占有几乎整个南部中国的广大领土,人口也最多。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进行吞并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次年,秦军攻陷寿郢,俘获昌平君负刍,绵延800的楚国灭亡.。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后,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卜居》、《渔父》等作品,《离骚》是其代表作。

  《离骚》作于楚怀王二十四、五年(前305、前304)屈原被放汉北后的两三年中,是一篇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 370多句,2400多字,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而创作的,诗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他的身世、思想和境遇,是他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他的自叙传。

  屈原在诗中述说了自己高贵的身世:“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他有美好的品质又富有才能:“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他说自己注重人品的修养,品格高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他担心年岁不等他因而工作勤勉:“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他精勤修德,所行的都是忠善长久之道:“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他担心自己美好的名声不能建立:“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他关心国计民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担心君王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任能,则将年华老大,无所成就:“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他劝君王把握住年岁壮盛的时机,丢弃秽恶的行经:“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他说自己是为君王带路:“乘骐骥以驰骋兮, 来吾道夫先路! ” 诗中所述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大家追名逐利,贪心不足,嫉妒贤能,党人偷乐、楚王信谗和反复无常,他们昏昧庸俗而贪婪,结党营私:“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签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齑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他有个姐姐女嬃反复地骂他:世俗之人相互抬举营私结党 “世并举而好朋”,你为什么学识广博而志行忠直有美好的节操:“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正直没有好处:“鲧婞直以亡身”。 他不由得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因而要“继之以日夜”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说怀王好坏不分:“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举贤才而授能” 。他借一个行占卜的名叫灵氛的口说世界惑乱,没有人知道他的好坏:“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 ”说楚国如今是结党营私的小人把持朝政、他们颠倒黑白,混淆美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 最后他总结说国家没有人了解他,他不能为此国家实行美政,这个国家没有什么怀念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离骚》及屈原的其他作品,随处都表现了他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执著于理想而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的思想感情,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污浊。写出了官场的险恶和人心的冷漠,然而到了那个时候,有谁敢出来帮他说话?不落井下石就很不错了。他的作品说自己好别人坏,当时就他是好人,除他以外都是坏人,而女须与灵氛的话也证实了当时只有他是好人其他人都是坏人。他在《渔父》中概括地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其实是他在吐苦水,写他心中的苦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非常之高,用屈原《涉江》的“与日月兮齐光”来赞扬他,对屈倾注了满腔的同情,这也有他个人的身世之叹:他遭李陵祸后,朋友不救援看望,皇帝身边的大臣没有一个人帮他说话:“交游莫救视,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司马迁《报任安书》)。而东汉班固的《离骚序》说屈原“露才扬己”,北齐的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说:“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这是对屈原的批评,在他们看来,人应当谦虚一点,不要显露自己的才能;人要爱君忠君,不能显暴君王之过。这实在是迂腐和虚伪,我们认为屈原“露才扬己”就是写出了真实的他,自己有才为何不能露不能扬呢?屈原“显暴君过”就是善,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国以民为本,他担心君王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任能,这是他关心国计民生,是他的至善。由于他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写的这种露才扬己显暴君过的《离骚》等作品有着高度的艺术性,这就是美。他无此等露才扬己的诗,谁知他是人才、能臣?他不显暴君过,又谁知君之过与他的忠诚和他的高洁?楚所灭之国及秦齐等国所灭之国应该都有爱国英雄吧?却只有他留下了盛名,这就得益于他那生命力非常强的露才扬己、显暴君过的《离骚》等文学作品。不过他作品的光辉又得益于他的以死来印证,是血染的风采。

  屈原是不忍见楚国将灭而投江自杀的,也是恨楚国的群小奸猾、楚王的昏庸而以死明志的,表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然而他是否想过历史上楚国灭掉其他国家时那些国民的爱国感情?是否想过那个息夫人亡国后忍辱含垢的悲痛?

  中国中原地区由若干国家经若干年互相杀戮和吞并形成为商朝末年的800个国家(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又经过800年互相杀戮和吞并为周朝末年的7个国家,后来秦始皇将六国一口吞了,成为大秦国。秦始皇统一中原后,筑起了万里长城,中原一统。但至汉朝、唐朝,汉人却走了出去,“西伐大宛(古大宛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司马迁《史记•武帝本记》),“不斩楼兰(古楼兰国在今中国新疆)誓不还”(唐王昌龄诗《从军行之四》),“武皇开边意未已”(唐杜甫诗《兵车行》)。至宋朝,中国发生内乱,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爱国英雄岳飞抵抗金国人入侵、文天祥抵抗蒙古国入侵的故事极为悲壮。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正气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然而蒙古人还是进来了,且把西藏、云南、台湾纳入国家,还把北亚、中亚、西亚据为己有、把欧洲大部分地方据为己有,建成了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大元帝国,成为了我们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元朝。后来历史进入明朝,朱元璋修起了巍峨雄壮的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把金国人所居住的东北、蒙古人所居住的蒙古屏于中国之外,不让那些外国人进来,于是中国人可以安居乐业了。但是,为岳飞所抵抗的金国人的后代清国又打进中原,再次把东北、蒙古带了进来,并把国土由明朝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扩大到1300多万平方公里,成了一个大清国,也就是大中华,中国的版图于是基本定了下来。

  息国抗楚、楚国抗秦、宋国抗元、明国抗清都失败了,“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历代中国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悲壮的爱国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国家却一步一步走向统一,祖国胜利了,中国胜利了。

标签: 王昌龄的爱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