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叔 编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今日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乃是唐轮台旧址所在地,安西北庭都护府亦在此处。北地边塞,西域风光,公元七五六年仲秋,内地桂花飘香时节,这里已经纷纷扬扬降下一场大雪。积雪很快挂满了枝头,仿佛一夜间梨花盛放,刚猛的北风呼啸着,吹断的衰草在风中舞蹈。岑参的好友、同为节度使幕府判官的武就,刚刚接到了朝廷新的任命,即刻启程东归。一班同僚们,便在中军帐里摆下酒,为武判官饯行。岑参为好朋友终于得到升迁机会感到欣喜,也为自己看不见的未来命运又添惆怅。美丽的雪景,却也沉凝着渺无边际的愁云,狐裘不暖,铁衣寒凉,实则是内心的不舍与悲怆。唉,大家都多饮几杯酒吧,出发的人可以御寒,留守的人可以慰怀,下次相见不知又在何年!轮台东门,岑参与武就拱手作别,目不转睛看着老朋友在风雪中远去,在漫天飞白中模糊不清,在山路回转处消失不见。只有眼前武就离去时的马蹄印,还清晰地留在那里,却让送行人的心里,更加空落落的,无所依凭。岑参返回中军帐,但见杯盘狼藉,寂静冷清,于是抓起一壶酒饮尽了,胸中思绪澎湃却又萧然难耐,惟觉不吐不快,于是援笔展纸,边歌边写,顷刻间草就这首传世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少年才俊,家世不凡,岑家自初唐至盛唐,累有三人入为宰相。岑参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即能作文,二十岁时赴长安,献书阙下,但未得提擢机会,之后十年间奔走在长安、洛阳,虽委顿不晋,却也结识了不少诗友酒友,譬如王昌龄、杜甫等。直到天宝三载,岑参约三十六岁时方得进士及第,又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入朝,表奏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岑参于是出塞,赴安西担任高仙芝幕府掌书记。两年后,高仙芝获授武威太守、河西节度使,岑参前往武威。之后河西军兵败于安禄山叛军,仙芝还朝,岑参亦东归返长安。天宝十三载,岑参应高仙芝旧属封常清征辟入其幕府,再次出塞,赴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唐肃宗时在凤翔,岑参自北庭到凤翔,裴荐、杜甫等五人举荐岑参可为谏官,肃宗遂以岑参为右补阙,其后随扈肃宗归长安。乾元二年,岑参转任起居舍人,不久出任虢州长史。宝应元年,改任太子中允,兼任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天下兵马元帅、雍王李适会师陕州讨伐史朝义时,岑参任掌书记。广德元年,岑参改任考功员外郎,次年转任虞部郎中。永泰元年改库部郎中,因屡屡指述权佞而得罪,是年底被贬为嘉州刺史。赴任途中因成都遭遇乱局,岑参滞留梁州。大历元年初,杜鸿渐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表岑参为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参于是入其幕府。是年夏,岑参入剑门关,抵成都。一年后,岑参赴嘉州刺史任,再一年被罢官,归成都。因岑参最后一任官职为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秋冬之际,岑参逝于成都旅舍,享年约五十二岁。
岑参仕途虽不达,但却是成就了盛唐诗歌巅峰时刻的重要一份子。他两度出塞,对边地风光、军旅生活、异域风俗都有着切身的感受,以饱满的情绪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岑参出塞前一年,好友颜真卿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前往河西、陇右一带,岑参写诗赠别: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
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
胡笳乃倾诉乱离之音,凄凉悲壮。胡笳吹奏之声起,边地苦寒、大漠荒索的景象便仿佛奔来眼底。边城夜月多愁梦,更有胡笳不忍闻,岑参唯有将关切与勉励赠予老友,怎堪依依不舍却也无可奈何!岑参在北庭时,主官封常清西征播仙,大军将行,岑参作诗送别,激壮声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雪海无边无际,大漠浩渺连天,狂风怒吼着卷起飞沙走石。然而我们的将军和士兵毫不畏惧,夜不卸甲,昼夜兼程。戈矛碰撞之声不绝于耳,寒风吹在脸上浑如刀割,战马身上挂着雪花却又汗气蒸腾,军营幕属草拟檄文竟然砚墨冷凝。我大军气势如虹,敌虏定然闻风丧胆,不敢相抗,我便在驻地西门立等捷报传来。岑参的祈盼终成现实,封常清大破播仙镇。唐兵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蕃兵面前,敌军惊惶中被杀被虏,刀光箭雨里哭喊声震天动地,至天明时分血浸空城、马驮空鞍,昨夜被雨打湿的旗帜尚未晾干,寒光凌凌中胡烟袅绕、白草荒漫。战斗很快就结束了,唐军大获全胜。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其一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奏未央宫。
天子预开麟阁待,只今谁数贰师功。
其二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其三
鸣笳叠鼓拥回军,破国平蕃昔未闻。
丈夫鹊印摇边月,大将龙旗掣海云。
其四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干,胡烟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自古诗人多好酒,更何况像岑参这样在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里吟过风、咏过雪的人。酒能生发诗情,酒能慰籍心灵。每一次送别与相逢,每一次归来和远行,每一次出征,每一次凯旋,唯有开怀痛饮,或悲,或喜,或壮怀激烈,或愁苦百端。那些饮过的酒,虽与人生一起湮灭在历史风尘中,然而那曾经的慨叹与豪情,却永远留在一行行瑰丽奇崛的文字里,让后来人心潮激荡。岑参对酒有多么热爱呢,请听他自己说:“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在前往北庭途经凉州时,岑参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老朋友欢聚宴饮,故人大多都三五年未见了,便是这样的相逢也很短暂,唯有斗酒醉倒,方能慰籍交织在心中的喜悦与惆怅。某年暮春时节岑参到长安,至交韩樽欣然过访,知己重逢岂可无酒,有酒须得尽兴,于是两人直喝到把朝廷发放的禄米也换酒了,在岑参看来这都不是事,能与好兄弟携手共醉,那些虚名都无足轻重。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
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
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
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
好酒之人,自是独酌、对酌、群酌,都是常有的事,而所有饮酒的场合,迎来送往又是最令人沉醉和感慨。相逢得醉,必定是欢喜非常,恨不能把不曾见面时错过的酒都一次性补上;相离得醉,必定是伤感不已,未可知下回的倾壶飞觞又待何月何年!王昌龄谪迁江宁时,岑参置酒为其饯行,他叹息好友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感喟道:“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然而他更要鼓励王昌龄,潜龙不过蛰伏于前,黄鹄必定高飞于后,于是诚恳告慰道:“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盛唐知名画家祁乐才华横溢,志向高远,满腔热情要报效国家,然而屡遭挫折,不为朝廷所赏识。岑参对这位后起之秀惺惺相惜,对他的怀才不遇寄予深切同情,在送别祁乐返回故乡河东郡时,岑参“置酒灞亭别,高歌披心胸”,亦真情告白道:“君到故山时,为吾谢老翁。”在送别一位裴姓朋友赴镇西时,岑参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以至于朋友等不到他醒来作别,只好自己上路了。岑参酒醒后,朋友已经出发很久了,他有些怅然,但也禁不住酒后豪情,挥毫写道:“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续⬇️)
标签: 王昌龄的赠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