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叔,也许李叔同从未想过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新中国七十生日之前,楼主小姐姐与我尊敬的作曲家和二胡演奏家、新中国培育的音乐教育家张滨教授终于创作出超越他弘一法师的《送别》的新歌《大地之诗:梅》。这首歌充满诗意,完全是中国人民古往今来最朴素最高贵情感在三四分钟的短歌里呈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歌手朴树在一档音乐节目录制现场,唱着这首《送别》时,一曲未了,早已泣不成声。
楼主小姐姐希望我们创作的这首《大地之诗:梅》也如《送别》一样嵌入你们每位听众的心灵深处,并传唱它,这是我们向祖 亲和亿万中国人民献出的最真挚的结晶。
演唱、作词、MV制作:寒武页岩
作曲、二胡演奏:张滨教授(原南京军区前进歌舞团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今名古屋乐团艺术总监)
乐队:名古屋中国国乐团
我们写这首歌起初就是为了致敬我们的半个故乡,也是全世界梅花的故乡---我们可爱的江苏。最重要的是为了纪念在这个古代称为“江左江右”的大江南地区,自社会最黑暗的汉魏六朝以来在这里确立并且源远流长的,源自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的华夏正统文化--世界民族之林里最高贵的士和仕女精神与风骨,还有那种超然的亲亲知己高境界情感。
歌词取自小姐姐我创作的的《卜算子 梅》两阙。仔细读,其实大家可以看出来我嵌进去了风尘三侠、曹植与洛神、竹林七贤、破镜重圆等典故,用音乐与诗词为华夏正统人格人文做了一次音乐总结。
流水尽东归,岁月冬天好。
寂静天涯千亩白,谁写丹青早?
早缀清圆花,铁骨冰莹耀。
纵使芬芳渐解消,不肯随波老!
冬雨细如灰,香缥疏姿袅。
邂逅含章妙点额,年纪当时小。
冷眼看悲欢,感汝呵妆巧。
化羽琼枝萼绿来,且把前缘报!
听过的朋友都说这首歌堪比李叔同先生的名作《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而《送别》虽然是民国风经典,但作曲是美国人。
我们这首歌的作曲可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艺术家、南京著名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张滨先生。
藏在南京博物院的国家宝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由200 多块古墓砖组成,分为两幅,嵇康、阮籍、山涛、王戎4 人占一幅,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4 人占一幅。人物之间以银杏、槐树、青松、垂柳、阔叶竹相隔。8 人均席地而坐,但各呈现出一种最能体现个性的姿态,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这块画像砖上得到了充分地表现。
而今,“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已经血浓于水地渗透进中华民族共同崇尚的至高至大人格境界标准里,成为继往开来的信仰基础之一。
我觉得江苏的省花毫无疑问应该是梅花----相传梅花种赏文化是泰伯奔吴以后倡导,春秋时代今天江苏所在的吴和东楚地区已经成为九州首屈一指梅花胜地。而“驿寄梅花”与“莼鲈之思”一样源于吴地吴人的有关对于家乡与友人热爱之情的著名典故,彰显汉魏六朝士人的风骨。
三国·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这就是小姐姐我拍摄的,十九大会议上引用的元代著名爱国主义画家,最擅长画梅花的王冕吟咏的墨梅品种---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标签: 王昌龄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