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典】西出阳关,在诗词中领略到至刚至美的边塞风景了吗?

非凡网 45 0

  【诗文典】西出阳关,在诗词中领略到至刚至美的边塞风景了吗?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南方景致优雅怡人,可秋季天色爽朗,是个适合往西北旅游的好时节。

  古时候的长城以北就是边塞,条件和环境远不如南方,可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边塞就有了金戈铁马的豪壮、视死如归的勇气、苍凉绝美的大漠风光。

  1.北京(幽州)

  西汉与唐时北京被称为幽州,燕难之变后,燕王朱棣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北方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总会令人想起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

  2.山西(雁门)

  山西,古时作为雁门一带,唐高祖李渊起兵于太原,所以山西被唐高祖认为是“龙兴之地”。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生活的时期,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守军威武雄壮,秋色里的号角震天动地,黑夜将战士的鲜血染成紫色;夜寒霜重,战士们为报效国家手提宝剑,视死如归。边塞的生活中只剩下了战争和逃亡。

  3.西安(长安)

  西安古称长安,寓意“长治久安”,长安是《马可波罗游记》中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唐朝时吐蕃、匈奴曾多次侵扰北方边塞,在面对边塞战争时,作为文士的书生也愿意投笔从戎、出塞参战,而不愿置身书斋。

  4.宝鸡(陈仓)

  宝鸡,古称陈仓,是周秦王朝的发源地。传说唐玄宗在逃跑时陷入绝境,有两只山鸡出现引路,逃生后玄宗说:“陈仓,宝地也;山鸡,神鸟也”,宝鸡得名于此。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

  唐·卢照邻

  拂曙驱飞传,初晴带晓凉。

  雾敛长安树,云归仙帝乡。

  涧流漂素沫,岩景霭朱光。

  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在陈仓远望京城,只见景随山变,流水潺潺,林木葱葱。水帘瀑布,玉柱飞虹,更有太白八景之一的红河丹崖,在早晨红日的照耀下景象万千。

  5.天水(龙城)

  天水古称龙城、成纪、秦州。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是伏羲女娲的诞生地。飞将军李广、唐李渊一家都是天水人。

  《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自秦朝起边塞的战争就从未断过。但是我们始终为有“龙城飞将”这样的将士可以平息胡乱,安定边防而而感到自豪骄傲。

  6.兰州(金城)

  兰州,古称金城,西汉时取“金城汤池”而叫做金城。古时金城是丝绸之路重镇,是中原文化、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

  《金城北楼》

  唐·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

  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登高赋诗是古代文士的习惯,塞上逢秋,秋高气爽,残月还未西沉的清早,登高可以看到黄河水滔滔而来,群山向河西连绵而去。西望晴空万里,大好河山锦绣,更让人心怀壮志。

  7.武威(凉州)

  武威古称凉州,取其地远寒凉之意。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武威是丝绸之路要冲,河西四郡之一。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时凉州传入中原的音乐多杂有西域龟兹的胡音,唐人毫不介怀,对外来的文化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手中的杯,是西胡白玉制成的夜光杯;杯中的酒,是西域盛产的葡萄酒,此杯此酒,又有洋溢着胡地情调的琵琶助兴伴奏,命都是战场上捡回来的,就不妨看得开一点吧!

  8.张掖(甘州)

  张掖,古称甘州,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以通西域”之意。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张掖是河西走廊最让人不舍的城市,这里是河西走廊的咽喉。这里不仅看得到雪山、草原、森林、湿地,还有无边无际的苍茫大漠。黄昏时能看到浑圆的落日,也能看到北归的大雁正翱翔云天。

  9.酒泉(肃州)

  古时候叫做酒泉郡,属于肃州,甘肃省名“肃”字由来。西汉中期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得名,是汉代河西四郡之一,丝绸之路的重镇。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唐·岑参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三更醉后军中寝,无奈秦山归梦何。

  胡乐伴奏、胡儿助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唐帝国的西部边疆似乎仍是一副“开元盛世”的繁华气派,然而诗人却是“秦山归梦”。西出阳关时,他挥别的是一个八百里鲜花着锦的秦川,现在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10.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入口,东通肃州(今酒泉),西达安西,是京都长安和西域联系的纽带,河西走廊的咽喉。

  《出嘉峪关感赋》

  清·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嘉峪关巍峨耸立,自古以来就是咽喉要塞。嘉峪关头,内城外墙勾连环接,箭楼角楼相倚相望。万里黄沙间汉长城似游龙浮动,烽燧遗墩、断壁残垣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凝聚着边塞沧桑的历史画卷。嘉峪关是一座熔炉,各色的民族、各色的文化都在这熔炉里冶炼。

  11.敦煌(沙州)

  敦煌,古称沙州,河西四郡之一,是丝绸之路上的中转站。

  《敦煌太守后庭歌》

  唐·岑参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唐时期的敦煌非常繁华,有西域的珍宝,中原的丝绸,当地的官员为了百姓耕种而兢兢业业的工作,而后人民安居乐业,富庶后才有了歌舞升平的好生活。安史之乱前后,敦煌动荡不安,逐渐衰落。

  12.玉门关

  在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之时,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与阳关一样,同为屯兵重地。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是有的,云月苍茫,天山雄伟,是边塞常有的景象。

  古往今来,西域以其独特的景色,吸引了无数的诗人。边塞的刀光剑影、琵琶美酒虽然已经随着时光流逝而褪去,但诗人们的诗作却流传了下来,构成了中国边塞诗最壮丽的景观。

  文章编辑:诗文典孔阿

标签: 从军行 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