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唐诗可以说家喻户晓,是每位接受义务教育者必读到的一首启蒙诗歌,作者是孟浩然。诗歌朗朗上口,意境甚美。用小学老师教我们的话,可以翻译成: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吹雨打落下了多少。如果单纯这样去理解这首诗,或许会觉得诗人颇是小资,睡了一个懒觉,闲扯风月。但诗歌出于专业田园诗人孟浩然之手,我却品味出其它淡淡的味道。
孟浩然是唐玄宗时代的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隐居鹿门山40年,但名气却是十分的大。就连风流倜傥的李太白也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其一生中有人说他写了263首诗,有的说是218首,但为数不多的诗作中,竟然有15首入选《唐诗三百首》,在唐朝盛产诗人的年代,可见《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对孟的偏爱,大家知道同样才华横溢的诗鬼李贺,却无一首入选。
这样一位多才的诗人,40岁之前隐居山林,40岁到京师一游,在长安时,一是和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孟诗中有一首便是为王维而写的:“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可见孟对王以“知音”相称 ;二是得到唐玄宗的接见,但这次接见,他的政治理想基本划上句号。传说,唐玄宗慕孟之名,接见孟,并请其写诗。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的心态,孟写了“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唐玄宗看了自然也很不舒服,诗成,孟浩然也便注定一生只能做专业的田园诗人了。
孟浩然回到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孟的田园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其诗《过故人庄》写道:“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或许对于唐朝的诗人来说,他们的不幸都是无法在政治上一施其才,只能寄情山水,养鸡放狗,聊以打发田园生活。
尽是如此,孟浩然无疑是充实的,王维、张九龄等人以其为友,李太白更加流露对他的仰慕,如文首所提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有另外一首名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淡雅诗中,也有一两篇掩饰不了他对世事多变的无奈。在《与诸子登岘山》诗中写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是啊,人事代谢,往来古今,在名胜面前,才华如他也登临上来,但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在羊公碑字面前,他也只能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标签: 孟浩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