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孟浩然集》(579)
《孟浩然集》,诗别集,三卷。唐孟浩然撰。成书于唐天宝四年(745年)。
孟浩然,生于唐永昌元年(689年),卒于唐开元二十八年。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初隐居鹿门山,年四十入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后漫游吴越。晚年复隐居故里,一度出为荆州从事,辞官后病卒。
孟浩然死后五年,王士源将搜集到的孟诗编成是集,序称收诗二百一十八首。孟集在宋代大致保持了原貌,明以后通行本则分为四卷,按体编排,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排律、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七类,诗的数目也增加到263首,其中当有伪作。
孟浩然的诗能从初唐咏物、应制的狭窄题材中解放出来,以严整的格律表现新的内容,透出了盛唐之音。其作品以山水诗成就最高,不仅数量多,艺术上也极富特色,可说是上承谢灵运等人之余绪,下开王维等人之先声。象《自寻阳泛舟至明海作》、《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临洞庭上张丞相》等诗,能从大处落墨,写出大自然雄浑阔大的气象。《临洞庭上张丞相》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尤为人称道。不过这一类风格的诗在孟集中并不多见,他更多的山水诗是以细微蕴藉的笔墨,描绘自然界清迥幽深的境界。代表作有《夏日南亭怀辛大》、《宿建德江》、《宿业师山房》、《秋登万山寄张五》等。如“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夏日南亭怀辛大》)这类笔调,便最能见出孟诗恬淡有致、自然浑成的本色。山水诗之外,田园风光、隐居逸兴、羁旅之情也是孟集中的重要内容,还有少数不满现实,感叹怀才不遇、耻同流俗的作品。孟诗在当时和后世都受到较高的评价,杜甫诗曰:“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其六)。晚唐皮日休说:“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之当巧而不巧者也”(《郢州孟亭记》)。
版本:王士源所编《孟浩然集》唐本已佚,现存孟集最早的本子是宋蜀刻本,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影印。又有江南图书馆藏明刊本(四卷,分体编次),较为通行。此外,还有明汲古阁刻本(三卷,附校勘记,题作《孟襄阳集》)、明活字本、清碧琳琅馆重刊本等。今人李景白有《孟浩然诗集校注》(巴蜀书社1988年版);陈怡焮有《孟浩然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孟浩然集》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四部丛刊?集部》、《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者均为明刊四卷本;收入《湖北先正遗书?集部》者则为明三卷活字本。
评:“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上承灵运下开维,恬淡有致浑自然。
标签: 孟浩然简介